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新南向”挂羊頭賣狗肉?

2016年12月05日 11: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評論説,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全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減輕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然而,迄今為止,臺灣對東南亞的經貿無法開展,連“外交”人事佈局都無法搞定,只好退而求其次,把爭取東南亞旅客赴臺觀光,當成“新南向”的政績。

  臺當局“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12月2日發了個新聞稿,指臺灣今年10月份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旅客人數大幅成長,總數達16萬6931人次,較去年10月份成長25.4%,對照全球訪台人數減少8.7%,顯示新南向政策在觀光方面已見成效。

  臺當局“行政院經貿辦公室”的新聞稿,係根據臺當局“交通部觀光局”的資料所發的。看到這則新聞稿,臺灣旅遊界人士很歡迎,相較于大陸旅客雪崩式的流失,東南亞客源不管多少,總是有些補貼,但工商界卻很詫異,這也算是“新南向政策”?

  按照蔡當局的規劃,“新南向政策”的指揮中樞,應是“新南向辦公室”,但辦公室主黃志芳派駐新加坡被“打槍”後,陷入不知繼任者是誰、辦公室是否在運作的窘境,新南向政策的推動似乎就落在“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新南向政策”是蔡當局力推的重大政策,既然是要往東南亞發展,關鍵即在於臺灣的産業要能走出去,臺灣的産品外銷數量與金額,都能呈現具體的成長。這些,涉及臺灣與東盟各國雙邊與多邊的經貿關係,臺當局“經濟部”自是唱大戲的主角。

  沒想到,“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搞了幾個月,臺灣的産業與産品仍在原地踏步,並未大幅銷往東南亞。出口不行就只好轉內銷,“新南向政策”居然搖身一變,轉為拉東南亞旅客赴臺觀光,“經貿辦公室”也隨之淪為另一個“觀光局”或旅行社。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