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評金曲獎:風往哪吹?

2016年06月27日 07:50: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不太好給今年的金曲獎做一個明確的總結,因為既有意料之中的結果,也有意料之外的冷門。如果説此前金曲獎一直給人一種華語樂壇風向標的感覺,那麼今年這一屆,則就不知道風往哪吹了。

  收穫包括年度專輯和年度樂團等五項大獎的蘇打綠可以説成了“蘇打紅”。但以六項入團並列提名數第二的張惠妹和蔡健雅,卻陪坐整場無收穫。尤其是在最佳國語女歌手的爭奪中,兩位熱門天后竟然同時出局,甚至要比彭佳慧拿天后的結果更讓人意外。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似乎反倒成了金曲獎公正加權威的一次硬廣。彭佳慧拿到金曲天后的確是今年金曲獎的最大冷門。但最終,金曲獎評審還是以“歌聲動人程度”作為標準,力挺彭佳慧登上歌后寶座。這大概就是評審制音樂獎的優點和缺點同步所致。優點是它可以完全不考慮市場的銷量數據,缺點則是評審的標準會因為評審組成的不同而不同。

  很多人對蘇運瑩沒有獲得最佳新人耿耿於懷。因為在內地歌迷眼裏,這個獎項對於蘇運瑩來講,似乎是探囊取物。不得不説,這是兩年前李榮浩獲得這個獎之後,很多人出現的一種錯覺,以為中國內地流行音樂,以後真的是搶佔臺灣市場,佔領金曲獎的制高點,卻忽略了臺灣金曲獎,依然是立足臺灣地區的區域音樂獎這個事實。

  今年也是金曲獎的新人大年。最後只以一票分出勝負的謝震廷和熊仔,都是去年比較突出的島內新人。而最終獲獎的謝震廷,更是早在13歲就曾經參加過“超級星光大道”。

  金曲獎的臺灣地域特色,還體現在最佳年度歌曲的歸屬上。拿到這個獎的舒米恩作品《不要放棄》,也許是內地歌迷感到最陌生的一首歌曲。其實,《不要放棄》之前就已經獲得過金馬獎的最佳原創歌曲,也是一首主打本地和情懷的作品。

  受制于臺灣流行音樂在華語樂壇影響力的下降,依託臺灣音樂産業的金曲獎,自然而然也下降了它以往的標誌性緯度。與此同時,由於臺灣一線歌手和音樂人,將事業重心越來越多放到中國內地,也使得未來幾年的金曲獎無法再代表兩岸三地的流行樂,只能起到為一些臺灣本土新人、新作做推廣的作用。至於金曲獎本身,它的公正性倒依然將是華語樂壇最後的底線。(愛地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