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文化“臺獨”的騎虎困境

2016年05月13日 09: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13日發表社評指出:檢視蔡英文勝選後對兩岸關係的發言,可謂冷靜自製,可見她深知過去激烈的言論只能選舉喊喊,拿來執政是必敗無疑。即便招來“發夾彎”的譏評,但蔡英文展現的務實,終究讓臺灣少了一分風險,也是兩岸關係瞢惛的此際,還讓人不致絕望的燭光。

  以蔡英文的“節制”來看,她應不會逾越“法理臺獨”的兩岸紅線。可是大陸仍一面緊咬“九二共識”,一面不斷在陸客赴臺、WHA出席等問題上對蔡英文施壓。兩岸關係緊張度仍持續攀升,這是何故?

  項莊舞劍志之所在不只“法理臺獨”與“九二共識”,大陸紅線已隱隱然從“法理臺獨”上綱為“文化臺獨”。換言之,不是在“法理臺獨”的底線之上,“臺獨”就擁有活躍的空間,中國大陸已從對“法理臺獨”的把關轉為對“文化臺獨”的關注。

  這樣的發展有脈絡可循,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執行的“去中國化”政策,為“文化臺獨”打底,二、三十年下來已累積可觀的能量,“文化臺獨”支撐“反中”勢力,野火在太陽花學運時燃于極致,這可以從媒體民調觀見趨勢,不久前媒體發佈民調,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從20年前的4成4攀升到7成3的高點,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者、認為自己同時是臺灣人與中國人者,各僅佔一成。

  在“文化臺獨”基礎上産生的認同變遷,在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與2016年的“總統國會”大選進行了總收割。民進黨全盤大勝,從臺灣地區領導人到“立法院”全面執政。更糟糕的發展是,“臺灣”與“中國”成為對立的二個圖騰,對抗與敵意上升的結果,使得臺灣的反中之火,同步撩起了中國大陸的反臺之火。陸媒的網路民調顯示,竟有85﹪的大陸民眾贊成武力統一台灣。

  照此趨勢發展,即便蔡英文與習近平都保持理性,克制務實,但圖騰對立若仍不斷升高,一旦形勢強過領導人意志,或者在不信任的衝突氛圍下擦槍走火,都將可能演變成兩岸浩劫。要免除這樣的危機,兩岸都有責任。

  蔡英文當要體認,2000年陳水扁提出的“四不一沒有”,已不能因應目前的兩岸形勢。當時陳水扁宣示的中間路線是“形式主義”的中間路線,明示放下“法理臺獨”,可謂“硬臺獨放軟”,卻透過一系列的“正名”與“去中國”運動,在教育與文化上深化、固化“臺獨”意識形態,是一種“軟臺獨放硬”策略。這軟硬互調、明暗二手的做法,是大陸當局拉高紅線,不以“法理臺獨”為唯一反制坐標的思路背景。

  也因此,蔡英文雖然一再強調“維持現狀”,表態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在“九二共識”問題上也修正為以“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甚至在涉外涉陸部門首長的人事佈局上,晉用了國民黨培養的事務官,然而這只做到了“硬臺獨放軟”。

  另一方面,民進黨在“立法院”強打“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人數優勢在“立法院”強勢決議全面暫緩課綱微調;一度想要廢除孫中山遺像;以及任命有深綠意識形態的臺當局“文化部長”與“教育部長”等等,讓人嗅出加速“去中國化”、深化“文化臺獨”的“軟臺獨放硬”暗手。蔡英文若不修正這種明暗、軟硬兩手策略,將很難期待陸方相信蔡英文臺面上的務實克制為真心善意。

  另一個更嚴峻的態勢是,情況會不會已超越蔡英文可決定的範圍?“文化臺獨”是否蔡英文騎上去的虎背?究竟是蔡英文決定老虎的方向,還是老虎決定蔡英文的方向?蔡英文縱然不願意或不敢進一步走向“臺獨”,“文化臺獨”這只老虎卻把蔡英文銜在嘴上。

  文章認為,蔡英文政策頻頻轉彎,成效尚難論斷,對兩岸來説,更嚴肅的命題是,如果轉彎失敗才是臺灣的真災難。如何別讓“文化臺獨”之虎反向綁架蔡英文?需要4個老虎項圈,一是,蔡英文本身的意志;二是,“臺獨”派民進黨“立委”有黨內一體感;三是,臺灣人民有智慧,願意消弭圖騰對立,不進一步激化“反中”。四是陸方也需要耐心,留一點時間給蔡英文調整。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