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青少年解“毒”路漫漫

2016年04月08日 08:0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摻有毒品的枇杷膏和跳跳糖。(資料圖片)

  3月28日,臺北市發生女童當街斷頸案,震驚島內外。犯罪嫌疑人王景玉不僅有精神異常,更有染毒前科。由此,毒品防治的問題再次成為近期臺灣社會熱點。事實上,臺灣吸毒人口多,近年更有蔓延之勢,連小學生和中學生都因各種緣由沉淪,反毒之路艱難漫長。

  吸毒年輕化

  平均年齡才12.5歲

  吸毒年輕化的趨勢有多嚴重?看看數字就知道。

  據臺當局“內政部”數據顯示,未成年者首次吸毒平均年齡為12.5歲,常見吸毒地點23.1%在學校,毒品常見來源38.5%是同學。近年曝光的12-24歲毒品使用人數在7000人上下,還有數倍於此的未曝光“黑色數字”,兩者相加,青少年吸毒人數的真實數字恐怕高達幾萬人。小花(化名)初中在臺北萬華地區就讀,當時一個年級有6個班,平均每班就有3個人吸毒。

  12.5歲,不過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年紀,這麼小的孩子一旦接觸毒品,未來人生將遭遇什麼樣的變化?臺灣聯合醫院毒品防治中心主任莊蘋直言,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朋友群會改變,為了找錢買毒品選擇搶劫、偷盜等犯罪行為,加上吸毒後的精神狀態非正常,甚至有可能對周邊造成威脅。莊蘋的這一推斷有數據支撐:根據臺灣“警政署”資料,少年犯罪總數的前兩名盜竊罪、傷害罪中,有極高的比率源於施用毒品的金錢需求。

  更可怕的是,這其中不僅有差學校的“壞學生”,還有不少是好學校的“乖乖仔”。臺灣桃園市的一名校園志工吳豫州稱,明星高中的學生一旦接觸壞朋友,也會染毒。曾經有一個明星高中學生,跟以前初中同學混在一起,慢慢跟著抽煙、吸毒,最後和家裏鬧翻,人生從此灰暗。

  另外,學生吸毒不但年輕化,且女性比例持續增加。臺灣戒毒所“沐恩之家”的負責人李國揚説,在2011年以前,到“沐恩之家”尋求戒治的個案中女性只佔5%,但在2012年以後,這個比例迅速提高至35%,近兩年還在持續上升。

  身體被摧殘

  終身都要包尿布

  臺灣青少年經常吸食的K粉在島內屬於三級毒品,犯後處置比較輕,價格也相對便宜,一包K粉一兩百元新台幣,相當於中小學生的一頓午飯錢。因此,毒販多以“吸食K粉沒刑責”來誘騙青少年吸毒,現代家長又都疼愛子女,給零用錢不手軟,青少年手頭寬裕,也就助長滲透校園的毒魔。

  毒販為誘毒青少年,無所不用其極。有的毒販將毒品包裝成簡易咖啡包、跳跳糖、心形巧克力、話梅片、枇杷膏等,外觀以假亂真,甚至把毒品加到餅乾、爆米花中,普通人根本察覺不出來。

  但是,毒品一沾難回頭。不少青少年吸食K粉入門後覺得不過癮,就會去碰一級毒品海洛因或是二級毒品安非他命(類似冰毒)。海洛因的成癮性很高,戒斷更是痛苦,安非他命也有成癮性,不僅如此,有時還會共用針頭注射,繼而感染艾滋、B型肝炎及丙肝。

  毒品對人身體的摧殘是終身的。“吸食K粉最可怕的副作用是膀胱發炎、尿頻,尤其是女性更加嚴重,連喝水都會劇痛。”李國揚指出,當膀胱只能存儲25毫升尿液時,有些人必須包尿布,甚至整天坐在馬桶上,曾有患者最後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因而自殺。他説,以前有人吸食K粉成癮,父親陪他到“沐恩之家”戒治,從臺灣北部驅車南下,這名患者全程坐在臉盆裏面,以便排尿,十分痛苦。即便未來不吸毒了,也還得挂尿袋、包尿布去找工作。

  毒品還會對腦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連帶影響對事物的判斷。“只要碰過任何毒品,死亡率就是沒有碰者的14倍,可能是因為毒駕、自殺、械鬥而死亡。”莊蘋説,負面影響不僅止于吸毒者本身,走在馬路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因為他們的吸毒,連帶付出生命代價。

  任重而道遠

  怎樣才能絕後患?

  年輕人是一個社會的未來,沉溺毒海怎麼辦?

  吳豫州的對策就是長期陪伴,不時帶吸毒青少年脫離現實環境,擺脫壞朋友。比如有一個他輔導的學生,2年多來已經跟他爬過20多座大山。他説:“一日吸毒,必須終身戒毒。”吸毒的人自以為上了天堂,即使被抓,下次還是會冒險復吸,臺灣首次吸毒者5年內再犯的比例高達六成。因此,反毒是一條長遠的路。

  要不要對毒品堅持嚴打也是個兩難的問題。警方對毒品查得多的時候,市面上的毒品變少、獲取困難,毒價就會飆高,但吸食者還是有需求,越是買不起,就越去偷水溝蓋、電纜線,甚至進入民宅偷盜,衍生殺人事件,過去曾有許多吸毒犯因為缺錢打死父母、殺死朋友,還有人逼自己的妻子去賣淫。因此,每番警方查獲的毒品量上升,就會伴隨著犯罪率的增加,無論怎樣都難絕後患。

  臺灣目前採取的是用美沙酮替代海洛因的戒斷療法,在降低艾滋感染上有明顯成效,但對於毒癮的防治效果卻十分有限。有些戒毒者在喝了美沙酮之後,未扣減劑量,又同時吸食海洛因,結果因吸食過量而暴斃。更糟的是,有些人同時染上美沙酮及海洛因兩種毒癮,結果更難戒。

  毒品的根絕是高度困難的工作,各國政府至今仍未找出一個徹底杜絕的辦法,許多國家甚至已對毒品妥協:加拿大將吸毒看成“個人特質”,為避免吸毒者影響治安、觀光,乾脆由政府供給乾淨的吸毒房間,讓吸毒者在房間中“自生自滅”;英國由政府直接供給安非他命;美國則是拼命把毒犯丟到監獄,但這些做法都無法讓吸毒絕跡。或許,這個世界性難題只能依靠更高的科技來解答。(記者 汪靈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