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90後”眼裏的海峽論壇

2015年06月19日 14:2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我覺得年輕人不要先入為主給海峽論壇抹上什麼色彩,應該實地走走,眼見為實。”臺灣“90後”男孩溫佳學説。

  在臺灣飛碟聯播網工作的溫佳學,因為海峽論壇第一次來到大陸。在論壇大會上,聽到“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的消息時,他説:“這一舉措的具體影響是少辦理一道通關手續,但更多地表示的是雙方的一種信任。”

  作為“網路時代”,他注意到,臺灣年輕人在網上對海峽論壇的評論呈現兩極化。“有些人覺得這是統戰,只看到他們願意看到的事情;也有一些人保持比較開放的心態,希望接觸看看。”

  溫佳學告訴記者:“身邊的年輕人來過大陸的不到1/5,很多人對大陸缺乏實地了解。”但他發現,周圍的大陸元素漸漸多起來:他認識的大學朋友曾到北京當過交換生;畢業後他在雲林、嘉義跑新聞時,接觸了雲林科技大學的10多個大陸交換生。

  本屆海峽論壇更加注重青年交流。記者在多個活動場合看到許多“80後”“90後”臺灣青年的身影。

  與第一次“登陸”的溫佳學相比,生於1993年的臺中男孩聶守賢對大陸要熟悉得多。“我爺爺是青島人,我和爸爸都在臺灣長大,家裏每年清明節都要回青島給爺爺掃墓,所以我對大陸不陌生。”他説。

  除尋根祭祖外,聶守賢建立了自己和大陸的新聯結。“去年我在漳州閩南師範大學呆過一禮拜,當時我們一個老師到漳州交流教學,我跟他過來做助教,上的是三維動畫設計課程。”他説。

  作為臺灣的應屆畢業生,此次聶守賢帶來了畢業作品動畫短片《RIPPLE》,來參加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

  “我一直好奇大陸青年在關心什麼。如果問我最關心的是什麼話題,我想可能是創業,因為我自己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我知道現在大陸很多學生都在談創業,所以也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 聶守賢説,“我覺得現在兩岸青年都希望了解對方,也有了一些機會,但還可以更多。”他説,大家可以互相學習,攜手前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