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空難報道反思:只求“快”會丟失什麼?

2015年02月10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有一句流行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現在是十倍速、百倍速的網路時代,一切都講求快速,“快”已經成了一種迷思。“快”代表了效率,“快”代表了貼近民意,但是,“快”並不代表正確。

  復興空難一發生,就立刻有媒體報導機師救了20萬台北市民,然後政治人物就跟著起舞,認為機師是英雄,甚至要入祀忠烈祠。這些媒體、政治人物好像都忘了,飛安調查是非常專業的工作,在調查結果還沒有出爐前,任何判斷都是妄言。從這幾天的證據來看,之前的判斷都是毫無根據的猜測。前年的洪仲丘事件一發生,輿論立即對軍法審判下了定論,在這種氣氛下,軍法審判未經任何討論就匆匆被送進了歷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0日發表評論説,“快”不一定代表正確,也不一定代表適當。例如臺北市政府利用Line作為溝通的工具,為了效率,只見官員在救災時都成了低頭族。日前桃園火災發生時,桃園縣長鄭文燦也在臉書上現場轉播,也被批評。這兩件事都被批評並不適當。

  説起來是一種吊詭,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如此的複雜,可是我們卻又愈來愈希望有快速的反應。其實,“快”應該是一種工具,包括資訊的傳遞、處理、社會的溝通等等,但很多人沒有把“快”當工具,反而把“快”當成目的。或許在某些單純的環境中,如急診室,“快”是很重要的價值。但大多數的社會環境與問題,都很複雜,“快”不應該是唯一的價值,甚至不應該是最重要的價值。除了“快”之外,“正確”與“適當”與否,或許更值得我們關注才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