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李宗盛演唱會:青春留不住,活該被李大叔賺到!

2015年01月21日 10:38: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李宗盛

李宗盛

  除了積攢在歌迷群中逐漸高漲的懷舊情緒之外,有關李宗盛周邊的一些新聞、宣傳在2014年逐一釋放,維持住了“李宗盛”這個品牌的吸引力。李宗盛會寫故事、更會講故事,下次他開唱,還是會有大把歌迷擠破頭也要聽他的創作秘密。

  看看黃牛的生意,便可知李宗盛的吸引力依舊未減。即便演唱會已被李宗盛任性地定義為“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大叔”幾十場巡迴也沒削弱他對其他大叔、大嬸們的號召力。這巨大的吸引力如果僅從這次歌單更換了一半的原因來臆測,也並不科學,畢竟聽李宗盛的這群60後、70後、80後不一定能像當下的追星族一樣,對偶像的所有作品如數家珍,他們只要知道臺上站的是李宗盛,唱的是他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就夠了。

  可以概括説,“經典”、“懷舊”幾乎成為近年演出市場的不二法則:從2009年李宗盛和羅大佑、周華健還有張震岳組成“縱貫線”巡演開始,這股懷舊風便吹了起來;次年,“滾石三十年”演唱會又把全世界歌迷的懷舊熱情燃了一把;到了李宗盛2013年發行《山丘》,展開“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巡迴,便成了這股懷舊風的集中爆發,到上週末的“還是做個大叔好”。

  如果説“懷舊風”這件事席捲了整個演出市場,又何以只有李宗盛如此具備號召力?

  除了積攢在歌迷群中逐漸高漲的懷舊情緒之外,有關李宗盛周邊的一些新聞、宣傳,無論是搭上李宗盛的,還是搭上《山丘》的,在2014年逐一釋放,維持住了“李宗盛”這個品牌的吸引力。最大傳播度的幾個事件點,相信你我都還記得:

  一個是馬世芳放出的李宗盛手寫稿——那是李宗盛在廣州某酒店中反覆修改、寫寫涂涂、創作完成的《給自己的歌》;一個是某運動鞋品牌聯合李宗盛拍攝的概念短片,維持了長時間的事件熱度;《山丘》一曲分別在年中、年底兩個頒獎禮上“秒殺”眾人的氣勢壓迫使然,年中的25屆臺灣金曲獎上,《山丘》得到“最佳年度歌曲獎”與“最佳作詞人”,年終的第14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山丘》額外又拿下了“年度最佳作曲人”獎。

  除了以上這些,一些社交網路上盛傳的真真假假李宗盛的寫歌故事,一些人們樂於去追隨且誕生於李宗盛歌詞中的情感文章,都在幫助這個大叔鞏固個人品牌號召力,如果不是他親自出馬,又在演唱會上抖一些歌曲的創作背景,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可能還將繼續流傳——這一次就搞清楚了《領悟》並非為辛曉琪量身定做一事,那是李宗盛與第一任妻子朱衛茵婚姻岌岌可危時,躲去日本散心時的創作,《寂寞的戀人啊》中一句“努力愛一個人,和幸福並無關聯”也預示了他後來和林憶蓮的好聚好散。

  現場的演唱環節設計中,要數李宗盛與合作過的四位女歌手隔空對唱環節驚喜最大,這四位女歌手不僅包括有鄭怡、陳淑樺、潘越雲,還有令人唏噓的李宗盛第二任妻子林憶蓮——《當愛已成往事》在臺北演出後就有視頻流出,而在北京演唱會看過這段完整的隔空對唱的表演設計後,真的足以洗刷掉“李宗盛消費林憶蓮”的誤會了。

  在實體CD銷量已無人提及的當下,李宗盛在2014年以舊作《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的數度再版,賣到了港臺歌手年度第三名的銷量,僅次於孫燕姿與陳奕迅。從唱片熱賣到演唱會票房豐收,李宗盛再次證明了好的作品和好的行銷密不可分這件事,活該那麼高的票房就被這個年近六十的Dirty Old Man(大叔)給賺來了。李宗盛會寫故事、更會講故事,下次他開唱,還是會有大把大把的歌迷擠破頭也要聽他講一講諸多歌曲背後的創作秘密。(三石一聲 樂評人)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