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職業教育哪些值得大陸借鑒

2014年12月15日 14:5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技職教育不能淪為二流教育,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在日前由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福建工程學院承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應用技術大學校長論壇上,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指出,“只要給技職高校學生機會,他們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吳清基在論壇上分享説,被譽為“臺灣愛迪生”的鄧鴻吉曾就讀于霧峰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機械科。得益於臺灣相對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他一路升學並取得碩士學位。如今,鄧鴻吉發明瞭300多項專利,蘋果、三星等手機均應用了他的專利,“這離不開臺灣職業教育的改革”。

  當前,大陸職業教育也面臨著改革創新。福建省副省長李紅在此次論壇開幕致辭中表示,臺灣在高等教育方面有著優質的教學資源、成熟的辦學經驗和管理模式,特別在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方面起步早、發展快。此次論壇為大陸高校提供了難得的學習良機,希望兩岸大學攜起手來,順應潮流,加強合作,推動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

  臺灣技職教育體系和評鑒體系完備

  “臺灣已建立了相對完備的高等教育雙軌制度——普通教育體系和技職教育體系。其中技職教育包括中等技職教育和高等技職教育。”據臺灣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介紹,1950年代,臺灣開始重視技職教育,並將技職教育學制層級逐漸上移。目前,臺灣的職業教育學制已形成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含研究所)的一貫體系。

  在吳清基看來,相對完備的技職教育學制,讓接受技職教育的學生有機會讀到本科、研究生,甚至獲得博士學位,“一方面提升了教學研究和服務品質,一方面幫助職業技術高校學生找到了價值和尊嚴”。他説,過去技職教育學生沒有上升空間,曾有學生寫信給臺灣主管教育的官員,表示“社會不給我上大學的機會,我就放棄社會”。

  他認為,“以往一些技職教育學生沒有成才,甚至成為不良青少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上升空間而産生行為偏差。只要給他們平等教育機會,他們同樣可以成才”。

  除了相對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臺灣教育主管部門還配置了一套評鑒體制來引導技職教育高校的發展。臺灣評鑒協會會長、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介紹説,1975年,臺灣開始啟動專科學校評鑒。在30多年中,經歷了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主導、委託專業學術團體、委託專業評鑒團體、認可國內外專業評鑒機構、授權外部評鑒的發展過程。如今,臺灣主要專業評鑒機構有社團法人臺灣評鑒協會、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鑒中心基金會、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等機構,“這些機構彼此競爭,保證評鑒更加合理,評鑒品質更好”。他認為, “評鑒是在檢視學校自我改善能力,有利於保證教學品質”。

  此外,臺灣的評鑒也從過去的以“教師教學”為中心發展到以“學生學習”為本位,評鑒傾向從重視“投入面與過程面”走向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更加注重“産出面”。今年8月,臺灣高等教育評鑒結果從過去的等第制改為認可制,告別過去的校標參照,轉為採用自我參照,“這樣學校就不需要和其他學校進行對比,只是單純和自己比,突破自己。這有利確保教學品質,維護學校發展特色”。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