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讓兩岸孩子享受更多高品質戲劇藝術

2014年08月07日 07:4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先搶先贏,不搶不贏,用搶的一定贏;講理不行,客氣不行,搶到了才能停……”8月3日,北京,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小劇場,身著漢服的孔家五口為了“分梨”而爭執不休——這部名為《孔融不讓梨》的兒童話劇來自臺灣六藝劇團,是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的應邀劇目之一。

  成功舉辦三屆的中國兒童戲劇節,今年首次推出“臺灣兒童戲劇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介紹,中國兒童戲劇節每屆都邀請臺灣戲劇界參與,兩岸兒童戲劇在創作內容、表演形式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期待雙方在表演交流中相互借鑒學習。

  臺北如果兒童劇團已經是中國兒童戲劇節的“元老”。從首屆開始,他們屆屆未落,連續3年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出,在中國兒童劇場已培養了一批粉絲。這一次,他們帶來的《豬探長秘密檔案之統統不許動》,首開兒童推理劇的先河,內容驚險有趣,且互動性強,小觀眾們可以和“豬探長”一起開動腦筋,循線破案。

  首次參加中國兒童戲劇節的六藝劇團,團名“六藝”取自儒家“禮、樂、射、禦、書、數”的“六藝”,劇團以推行儒家思想、傳承傳統文化為己任,長期致力於在臺灣校園中戲劇與儒學的“二重推廣”。

  “融四歲,能讓梨”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孔融不讓梨》將短短幾十個字的小故事化成一部戲。六藝劇團團長劉克華介紹,話劇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應該怎麼做,而是從現代社會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出發,先設定小孔融最初“不讓梨”。隨著劇情的發展,孔融想起他和哥哥姐姐爭梨時鬧得不愉快,自己也不開心,才決定變“不讓”為“讓”,再從“讓”進而變為“分享”。

  劉克華表示,六藝劇團致力於打造“成年人也愛看的親子劇”,希望寓嚴肅議題于娛樂形式,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觀眾獲得新知。《孔融不讓梨》已在臺灣表演多場,口碑、賣座都相當不錯。此次很高興能到大陸為孩子們演出,希望兩岸在往來中彼此分享。

  “能夠欣賞臺灣兒童劇團高品質的演出,北京的孩子很幸運!”尹曉東説,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臺灣劇團加入,給大陸孩子們和兒童戲劇界帶來新體驗。“兩岸兒童戲劇領域的朋友可以一起努力,讓兩岸的孩子們能享受更多高品質的戲劇藝術。”(錢燁莉 孫立極)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