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能點歌可挑人:臺灣“小黃”很“奇葩”

2014年07月31日 07:4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小黃”很“奇葩”

臺灣計程車(圖片來源:新華網)

  臺灣的計程車,一般被稱作計程車,因為自1991年起車身一律被漆為黃色,因此被民眾昵稱為“小黃”。“小黃”也是招手即停,有關“小黃”的趣聞常被臺媒捕捉。

  叫車先看司機帥不帥

  據臺灣媒體30日報道,最近臺灣業者研發了打車軟體,裏頭加了司機的照片和電話,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司機,可以取消,重新再叫一次,挑到你滿意為止,而且叫了車之後,還可以把他截圖下來傳給家人,讓你更安心打的。

  報道稱,軟體開發方會嚴格挑選合作的計程車,不僅考慮車子規格,而且車齡要在4年內,車子裏外要整潔,對司機的穿著和談吐也有要求。

  有島內民眾表示,司機長相任挑,APP先看帥不帥,這樣的打車軟體其實可以更好地保證夜間搭車女性的安全。軟體上路以來,有司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使用該軟體叫車的女孩子確實比男孩子多。當然也有民眾認為,這是“小黃”的又一樁“奇葩事”,因為大部分計程車司機都是安全的,軟體更多的是增加了趣味性和噱頭。

  一路走一路K歌

  臺灣人對卡拉OK的熱愛也是一個特別的景致。打開電視,就會驚奇地發現,有不下三五個頻道24小時不停歇播出的就是卡拉OK。七八十歲的老婆婆、七八歲的小孩童,自娛自樂,想唱就唱。據説這樣的頻道收視率還不低,大概就是因為人人都能參與,而參與的人可能就是你熟識的人。

  臺灣“小黃”上,有的就裝有音響設備,如果剛好是長途車程,司機會熱情地拿出麥克風,問乘客“要不要來一首”。螢幕就是計價器上的小電視,為了完美聲效,后座後方往往有兩個環繞身歷聲音箱。據臺媒之前報道,還有司機在車廂內裝上了旋轉綵燈,讓乘客更有身臨KTV的感覺。一路走一路K歌,因應近年來自由行的陸客增加,有的司機甚至還貼心準備了內地流行金曲。

  司機多是“銀發族”

  在臺灣搭乘計程車,還會發現不少司機都是“銀發族”。曾向一位林師傅請教過這個問題。林師傅今年67歲,他説退休後就開計程車,已3年多了,“雖然退休後每個月可以拿到3500元新台幣的養老金,我有89歲的老母親需要奉養,又不想給兒女增加太多負擔,所以才重新工作。”

  臺灣地區生育率連續創下全球最低,臺當局預測,50年後,臺灣社會原本3人撫養一人的狀況會變成一人要撫養超過一個人,少子化問題給“銀發族”養老帶來雙重衝擊,“養兒防老”的傳統家庭模式無以為繼。由此催生島內“小黃”司機中的銀發大軍。目前臺北的計程車司機中,約有10%為60歲以上“銀發族”。

  目前全臺掛牌營運的計程車近9萬輛,其中2/3集中在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和桃園縣。車輛集中,空置率高,計程車行業賺錢也不易。不少計程車司機每天出車14個小時。隨著外來旅客的增多,臺當局也積極推動“觀光計程車”的發展,鼓勵司機掌握基本外語對話,讓司機可以更好地為境外旅客服務,甚至能在車上充當臨時“導遊”角色。

  在臺灣從事計程車行業有三種方式,包括加入計程車公司、參與合作社或設立個人車行。由於準入相對自由,許多退休人士不甘寂寞,加入計程車大軍。這些“銀發族”有的是迫於生計,也有些是“為了好玩”,充實時光。不少退休前曾為金融白領、教師甚至私企老闆退休後也開計程車,他們往往就是享受跟各地朋友聊聊天,介紹介紹自己了解的臺灣。

  能點歌可挑人,老闆白領開出租,臺灣“小黃”的確有不少“奇葩”事,但是“小黃”“聲名在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正如許多遊客而言,“小黃”服務好,不論生意好壞,司機多是笑臉迎人,熱情週到。(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