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圓仔”掀起島內“熊貓熱潮”

2014年01月07日 09: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去年7月誕下的“愛情結晶”─雌性熊貓寶寶“圓仔”從昨天開始正式與公眾見面。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自“圓仔”出生以來,島內掀起了“熊貓熱潮”。 臺北動物園大熊貓一家三口不僅為兩岸社會搭建了友誼的橋樑,更是兩岸關係融洽的標誌。期盼“圓仔”快高長大,繼續為島內民眾帶來歡樂。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熊貓迷”期待已久的時刻昨天終於來臨了。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去年7月誕下的“愛情結晶”─雌性熊貓寶寶“圓仔”從昨天開始正式與公眾見面。自“圓仔”出生以來,島內掀起了“熊貓熱潮”。臺灣媒體評選的2013年島內十大新聞人物榜,“圓仔”不僅是唯一上榜的動“物”,而且還高居第二位,其風頭甚至蓋過位高權重的政治人物和讓臺灣人引以為豪的知名導演李安。其實,大熊貓在臺灣並非新鮮事物。“團團”、“圓圓”已在臺北動物園居住了5年,臺灣許多民眾已親眼目睹過大熊貓的可愛模樣,何以如今一隻僅有半歲大的熊貓寶寶能再次吸引公眾的目光?“圓仔現象”值得探究。

  對於臺灣民眾而言,“圓仔”不僅僅是一隻動物,而是歡樂的象徵。島內近兩年經濟復蘇緩慢,基層薪資停滯,甚至倒退,加之“黑心食品”事件層出不窮,島內瀰漫著鬱悶的氣氛。恰逢此時,模樣憨厚可愛的“圓仔”出生,便立即産生“衝喜”效應:轉移了人們對負面消息的視線,暫時忘卻煩憂。“圓仔”是第一隻在臺灣出生的大熊貓,也讓島內民眾備感親切。臺灣媒體對“圓仔”的報道亦相當詳盡:何時長毛、何時出牙、何時睜眼、何時會坐、何時學爬,吃喝拉撒,巨細無遺,猶如細心的父母給自己的初生嬰兒寫成長日記。媒體持續追蹤報道一隻動物的起居飲食,在島內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由於“圓仔”風靡臺島,也為島內業界創造了商機。最近臺北市開始出售關於“圓仔”的逾30種授權商品,包括吃的、用的、玩的,品種繁多,預估可創造新台幣5億元商機。

  “圓仔”健康成長,從出生時只有100多公克的粉紅色肉團長到如今體重14公斤的黑白分明的熊貓,要歸功於兩岸動物保育專家和工作人員的無間合作和共同努力。由於“團團”、“圓圓”洞房失敗,只好採用人工受孕的繁殖方式。經過兩岸專家的努力,“圓圓”在第三次人工受精後終於成功懷孕。而當“圓仔”即將出生時,大陸專家又專程赴臺當“接生婆”。爾後,臺北動物園工作人員對“圓仔”無微不至的照料,從治療“圓仔”的傷口、喂奶、保溫到順利把“圓仔”送回“圓圓”身邊,都花了不少心思。由此可見,“圓仔”快樂、健康的成長,凝聚了兩岸動物保育工作者的心血,也是兩岸合作繁衍瀕臨絕種動物的又一成果。

  回想起當年“團團”、“圓圓”赴臺事宜遭當時執政的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到5年前國民黨重新上臺、兩岸關係改善,“團團”、“圓圓”得以定居臺北、如今“圓仔”又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讓人不勝感慨。臺北動物園大熊貓一家三口不僅為兩岸社會搭建了友誼的橋樑,更是兩岸關係融洽的標誌。期盼“圓仔”快高長大,繼續為島內民眾帶來歡樂。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