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臺灣真有那麼好嗎?

2013年12月25日 10: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評論説,不少大陸人來臺觀光或短期居留後,對臺灣的觀感有褒有貶,如過去的韓寒,最近的作家李承鵬等。評論作者以土生土長檯灣人的角度,描述了臺灣的方方面面,如此才不至失諸偏頗,這樣或有助兩岸真實之互相了解。

  全文摘編如下:

  不少大陸人來臺觀光或短期居留後,對臺灣的觀感有褒有貶,如過去的韓寒,最近的作家李承鵬等。因生長與生活背景截然不同,他們為文與臺灣人的感受顯有出入。我這個土生土長檯灣人,試以不同角度寫出對臺灣的觀感,以供已來過或想來臺灣的大陸人參考。

  臺灣居民看似非常自由,卻非常沒有安全感。都市、鄉下,住屋幾全被鐵窗層層包圍。火災時,常見災民待救鐵窗內,或活活燒死,臺灣人怕偷怕搶,怕到不顧生命,有多無奈。

  教育雖然普及,當局甚至要推“12年國教”,但詐財案層出不窮,連大學教授都難免受騙。

  常見感人肺腑善行義舉,令人髮指的兇殺案也常見報端。司法不彰,受害者往往有冤難伸,加害人往往未受懲罰,很多人神共憤的惡徒,在所謂“人權”包裝下,即使三審定讞,也沒受到制裁。

  臺灣內部藍綠惡鬥,民眾缺乏認同,自稱臺灣人會被罵,自稱中國人也會被罵。過去“臺灣錢淹腳目”,現在臺灣錢艱苦賺,百姓生活痛苦指數有增無減,生活變得沒願景與目標,現在大部分人只求生存。

  迷信沒因教育普及稍戢,政客出門行事看風水,拜大師,陳水扁都被誑稱會作法算命小毛頭騙得團團轉,神棍騙財騙色,時有所聞,心靈空虛,廟宇比醫院多,經濟越不景氣,廟宇蓋得越多,越富麗堂皇,自殺率並未因此降低,當局一度規定買炭要登記,以降低燒炭自殺人數。

  有些地方,尤其觀光客雲集處,看似商賈雲集,卻連住戶的鐵門、欄杆、水溝蓋都會遭竊,甚至盜墓行為重現。

  臺灣目前最吸引大陸同胞的是自由,但自由已到失序,因此行政效率低落,鬧得風風雨雨的拆除“文林苑”都更案,大家無視法律,訴諸民粹,搞得全省都更案停擺,當局束手無策,守法者與不守法者叫苦連天,官、民都受害。

  不少大陸人認為臺灣人的道德觀念與公德心比大陸人高很多,但近年來的的食、油風暴,整個社會向錢看,笑貧不笑賤,與大陸相比,不知誰該向誰看齊?

  此文不在説大陸比臺灣好,或臺灣比大陸好,來臺大陸同胞,在吃喝玩樂、浮光掠影的旅遊同時,也應深入了解臺灣的方方面面,才不至失諸偏頗,這樣或有助兩岸真實之互相了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