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自行車達人:用單車品味臺灣

2013年08月23日 08:2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的自行車達人李立忠繼《早安自行車》後,近日又出新書《單車一日小旅行》,介紹了他從臺北出發一日來回的35條騎行路線,每條路線都有搭配公交的詳細資訊,並附有手繪地圖、坡度圖、路程時間表及詳細的GPS定位點。作者圖文並茂介紹沿途風景,徜徉茶園、登高賞櫻、遠眺大漢溪……把騎行感受到的四季變化、山水之美介紹給讀者。

  現在,已經有個人遊臺灣的大陸游客選擇了單車環島行方式,在此,我們選登《單車一日小旅行》一書的作者自序(編者有刪節),請大家分享作者的騎行感悟。

  ——編者

  再次回到單車的懷抱,算一算也超過10年了。10年來因為或遠或近的單車旅行,讓我再次重新審閱自己,並認識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每逢假日與生活空檔,我總是在天色大放光明前,踩著腳踏車,迎著晨曦微風,品嘗被城市遺棄的清早香醇。 

  臺灣的單車風潮大約2009年達到高峰,各類型活動與騎車方式如雨後春筍。在這之前,2007年承蒙華成出版企劃編輯黃鈺雲邀約出版《早安自行車》一書。書本上市之初,我因為嚴重的焦慮症纏身,引發各種身心疾病,一度無法面對人群,幾乎墜入人生的黑夜。這段時間,除了各种醫學治療,我仍然保持騎腳踏車運動習慣。抱持著慢騎、停車、感受、分享的騎車態度,或者説,是一種人生態度,用單車走過的點滴清流,洗濯被疾病污染的身心。命運讓我走進了黑夜,就像是暗夜出發的旅行,再往前邁進,有晨曦、早光,掠過美麗天色變換以後,清爽舒暢的陽光將會迎面而來。 

  以單車旅行臺灣,最環保也最有延展性。善用火車或長途客運接駁功能,更可以輕鬆完成臺灣各地一日小旅行。

  剛開始,我以試探的心態,搭乘火車、客運到中南部各縣市接駁單車旅行。每次手握車票,心裏會充滿遠赴他鄉的流浪感。同時我也發現即使住在臺灣北端臺北地區,只要略為規劃行程與路線,將單車打包後,搭乘火車或國光客運南下,大部分都能完成美好的單車一日小旅行。所以,我開始利用火車或客運接駁單車,帶著單車到臺灣各地浪跡天涯。不論是新竹的海濱、臺中的自行車道、苗栗的山間,或是遠在300公里外的臺南白河與高雄旗津,只要買張車票帶著單車,一日小旅行的方便性讓我驚喜! 

  以大眾運輸完成一日單車路線,讓我仿佛回到幾年前的“晨光自行車”。天都沒亮,踩著黑夜與路燈影子,背起簡單行囊與“小折”,搭著清早頭班車南下,桃園、新竹、苗栗、臺中……直到高雄,踩著二輪走訪台灣各地。最後在夕陽西沉時,再搭上回家車次,于黑夜籠罩大地、夜深人靜之際回到臺北。每次旅行的記載,都是身體力行、披星戴月的真實呈現。 

  在搭車的移動過程中,我常常遇見因為各種情況踏上旅程的人,素不相識的狀態下聊著共同話題。臺灣人的可愛與善良,一直存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從陌生的車站前卸下單車,往旅程踩踏,沿途風景與人文,在在讓我感受未經矯飾的在地生活。 

  記得溪湖羊葡自行車道邊,遇見秋日艷陽下采收白花椰菜的阿伯,耕作兩個月,只能換得兩萬多台幣的收入。他以樂觀又略帶微笑的口吻説:“種田就是這樣,能安穩過日子才是最大的幸福。”樂天知命、不哀不怨。田裏一朵朵成熟的白花椰菜,好似農家快樂盛開的心,平凡自然又感動人心。 

  從平地農家到山巔森林,道路在翠綠的自然色彩裏蜿蜒。只有騎上單車,才能仔細而清楚親近每一段山間水邊。我常抱回旅行中許多新發現與真感動,回家再次復習,猛然發現豐富的生態與鮮為人知的美麗畫面。只要沿著山路往上攀高,大自然非常樂意分享它擁有的繽紛世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