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個人遊讓我們大街小巷漫遊臺灣

2012年07月02日 07: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開放實施滿一週年,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7月1日發表透視集文章説,目前陸客赴臺個人遊總申請人數已超過10萬人,對於兩岸人民的良性互動而言,目前的成績和未來可預見的成長趨勢,都是令人鼓舞期待的現象。 
 
  文章摘錄如下:
 
  陸客個人遊于去年6月28日開放實施,初期只限北京、上海、廈門居民申請,每天核準上限500人;後來陸續開放天津、重慶、南京、廣州、杭州和成都等居民,核準上限到今年4月才改為1000人。 

  以上這些都市,雖然是中國大陸最繁榮、最現代化的城市,居民平均購買率也高於其他省市,但總人口不過一億多,只佔大陸總數十分之一。也就是説,絕大多數嚮往臺灣的陸客還無法個人遊。 
 
  臺當局“移民署”統計,去年陸客個人遊每日平均申請數284人,今年每日平均申請數451人,較去年成長逾6成。若光看今年3至6月,每天申請更多達589人,假如原先500人的上限沒有放寬,真會擠爆。 
 
  很明顯地,隨著大陸赴臺個人遊的地點越多、臺灣接代的改善、遊客的口碑相傳,以及線上申請e化作業便捷化,個人遊的陸客人數將會直線上升。 
 
  坦白説,由於兩岸當局對於開放陸客赴臺個人遊,都抱持穩健保守的心態,陸客個人遊推進的速度要比民間業者的期待慢上許多。 

  “移民署”已把簡化陸客個人遊申請列為重要推動項目,線上申辦證件僅需48小時,可線上申辦領證,或由旅行社自行印證及簡化財力證明、緊急聯絡人等應備文件。希望在兼顧安全的原則下,兩岸人民透過交流,相互體驗文化、分享臺灣經驗。 
 
  不過,大陸每年離境旅客高達數千萬人,來臺灣不及兩百萬,不到臺灣遊大陸人數之半,觀光落差頗大。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大陸客愛上臺灣,尤其是交通方便、商業發達、人文底蘊的臺北,更讓個人遊的陸客樂在其中。但也相對顯示,臺灣其他地方的陸客個人遊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所以,如何強化臺灣各都會的導覽解説、公共交通等服務,讓語言文字相同的個人遊陸客能夠“遊哉悠哉”,暢遊臺灣的大城小鎮,將是爭食這塊大餅之前必須先下功夫的要點。 
 
  金馬、澎湖因為開放“小三通”,在接待陸客已累積豐富的經驗,如澎湖的海鮮、特産店、海洋牧場固然陸可接踵而至,大街小巷也常見步行漫遊的遊蹤。 
 
  這種優閒自在的氣氛,和臺北的捷運、公車路網不夜城,都是吸引個人遊遊客的要件,值得臺灣其他縣市借鏡!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