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電影界的夢想家和永不放棄的夢想

2012年02月28日 09: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26日晚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吸引全球關注。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評論將目光對準電影界的“夢想家”們,評論説,電影界看起來多麼風光,卻是靠著許多“夢想家”的努力,才堆築起今天的成就。電影不只是製造炫目聲光效果的産業,看電影不只看明星,也要看看這些“夢想家”!

  評論摘編如下:

  昨天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向逝者致敬的單元中,有人説,製片人都是“夢想家”。看昨天的得獎紀錄,票房並不出色的“大藝術家”抱走那麼多獎,喬治克魯尼和布拉德皮特等大帥哥卻是以“男人真命苦”的角色類型獲得提名,主演《真善美》即風靡全球的克裏斯托弗普盧默直到82歲才拿下最佳男配角獎。電影界看起來多麼風光,卻是靠著許多“夢想家”的努力,才堆築起今天的成就。

  一般影迷看熱鬧,眼睛離不開俊男美女。以“大藝術家”為例,故事類型其實很老套,主角組合也不脫俊男美女,但此片同時集合了很多其他要素,才能表現如此成功。在今天的3D時代,法國導演米歇爾阿扎納維休“反其道而行”向默片年代致敬,全片直到片尾才出現人聲;就像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在懷舊的色調中緩緩連結當今,表達了藝術世界的傳承。這些非典型商業的敘事手法,反映了不少電影人永不放棄的夢想。

  近幾年島內電影復興,走的是不同於“新電影”浪潮時代的路線,但相當程度上,侯孝賢、楊德昌等人當年的夢想,借著曾和他們一起工作過、受其影響的後起電影工作者流傳了下來。不久前在柏林影展廣受好評的臺灣電影《十加十》,正是一縮影。

  臺灣的演藝新聞,多不離明星的私生活八卦或奢華高調,之前環繞“Ma幫事件”時更凸顯其間的荒誕離譜。但電影不只是製造炫目聲光效果的産業,就算是沉默靜寂的、色調樸素(甚至只有黑白二色)的作品,也反映出多少專業工作者的夢想。看電影不只看明星,也要看看這些“夢想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