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過年“關公”很忙

2012年02月03日 08: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新竹的普天宮近郊,高達50米的關公像

  關公為何受推崇

  如果説崇奉關公的根在大陸,那麼繁茂的枝葉就在臺灣。在臺灣,供奉關公極為普遍,主神供奉關公的廟宇就有300多座。臺灣2000多萬人口,關羽的信徒高達800萬人,關公的信仰可謂遍及社會各個階層。

  有一部臺灣電影的片段之一非常有意思,警察得到消息要立即出動執行抓捕任務,出發前拜關公,而其抓捕對象也正在出門前拜關公求保祐。 

  關公為何在臺灣受到如此尊崇?首先,這與臺灣的歷史淵源有關。施瑯領清軍攻明鄭,臺灣被納入清版圖後,清政府為了收復民心,力推尊崇關公,並封為“武聖”,獎勵興建關公廟。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尚有社會因素的助長。早期遷移到臺灣的人,為了對抗外來殖民者,團結一致才是有力的生存條件。“武聖”關公代表信、義、勇,由此,關公信仰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關公不僅成了道教神明,也成為儒教及佛教的神祇。儒教尊他為“文衡聖帝”,佛教則尊他為“護法伽藍”。由於神職功能不斷增加,如今的民眾求財求官甚至求姻緣求健康都喜歡找關公。坊間説,關公廟內可以求取藥簽,是因為關公威嚇神武,足以驅除鬼怪魔神作祟,消除病痛。當然,關公如今更普遍為商家所供奉,篤信有關聖帝君的庇祐,生意會興隆。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