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合拍影視劇 如何更合拍?

2012年01月11日 07:5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熊貓人》劇照

 
 
《泡沫之夏》劇照

《就想賴著你》海報 

  1月6日,在臺灣和香港創下票房紀錄的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開始在大陸院線上映。《那些年》的登陸,釋放了一個信號:兩岸影視交流合作將面臨新的春天。  

  春去春又回?

  從1987年臺灣攝製組在大陸拍攝專題片《八千里路雲和月》算起,兩岸影視文化交流合作已走過20多年的歷程。

  我們耳熟能詳的《梅花三弄》、《還珠格格》、《戲説乾隆》這幾部劇,都是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合拍劇的代表。那時,大陸電視劇市場發展相對緩慢,所以兩岸合拍劇多以臺灣公司為主導。臺灣電視人帶來了先進的電視劇製作理念、雄厚的製作資本及包裝良好的演員,為兩岸合拍劇市場創造了繁榮的春天。

  但是,兩岸合拍劇的熱潮,在2000年後一度陷入低谷。一方面是臺灣黃金檔戲劇市場萎縮,而大陸影視製作水準不斷升級;另一方面是大陸方面一度推出關於限制合拍劇的政策,使大陸電視劇製作公司對臺灣市場興趣大減。

  直到2007年以後,兩岸合拍劇相關法規陸續鬆綁,才使得兩岸合拍劇市場開始了新的春天,其中,偶像劇成為合作寵兒,《就想賴著你》、《泡沫之夏》等兩岸合拍偶像劇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但是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兩岸合拍時裝劇《熊貓人》在大陸收視慘澹,網友恨稱劇中“腦殘”角色太多,忽悠大陸觀眾。

  2011年下半年,兩岸合拍動畫劇《孫中山》、兩岸合拍電視劇《媽祖》都相繼開工,兩岸合拍劇涉及題材在一步步擴大。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