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紀欣:青年投身交流合作 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2011年08月12日 08: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今日在香港中評網刊載文章分析青年交流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影響。文章指出,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可讓臺灣青年多了解大陸發展的現狀;體認兩岸人民同文同種,血脈相連之事實;把大陸當成就學就業的生涯規劃場域;還可讓臺灣青年認識到兩岸和平發展得來不易,應該好好珍惜並加以維護。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7月,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有100多名大學生參加青年夏令營,出席了7月12日人民大會堂兩岸萬名青年“兩岸同心,我們同行”大型聯歡活動,其中有4名學生見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並與之交談、握手、照相,營隊之後分別前往上海、寧夏、浙江、天津等地參訪。從閱讀臺灣學生所寫的心得報告,以及聽學生在統盟8月初所舉辦的“談談兩岸青年交流”會上的發言,我們認識到,加強兩岸青年交流確實有助於兩岸關係發展。 

  首先,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可讓臺灣青年多了解大陸發展的現狀。臺灣青少年過去對大陸的認識,只能通過電視、書報等間接管道,而這些年大陸發展一日千里,只有親臨其境,才能獲得全面而真實的了解。有不少學生是第一次去大陸,雖然過去也從媒體上看到一些有關大陸發展建設的報道,但親眼目睹大陸的先進,心情只能以“驚奇與振奮”形容。 

  其次,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可讓臺灣青年體認兩岸人民同文同種,血脈相連之事實。臺灣不少年輕人深受李扁“執政”時期的誤導,以為“臺灣是臺灣,大陸是大陸”,“自己是臺灣人,而非中國人”。在與大陸大學生擔任的志願者們朝夕相處後,學生發現原來兩岸年輕人都喜歡上網,都喜歡兩岸三地的知名影歌星等,同樣擁有中國人五千年曆史的淬煉,也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相處幾天下來,兩岸年輕人居然像多年的老朋友,相知相惜,以致在離別時相擁而泣。兩岸青年因直接接觸所産生的血濃于水感情,必將是臺灣青年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最佳觸媒。 

  再者,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可讓臺灣青年把大陸當成就學就業的生涯規劃場域。學生對於前往大陸深造或就業充滿了期盼,這將大大有助於臺灣民眾對大陸印象的改觀。不少臺灣民眾因未直接參兩岸經貿往來合作或從中受益,而對馬當局兩岸交流合作政策時有質疑。我們相信,只要兩岸發展態勢不變,物質基礎勢將反映到意識形態,臺灣人未來非但不可能反對大陸,反而會是親近大陸的。  

  最後,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可讓臺灣青年認識到兩岸和平發展得來不易,應該好好珍惜並加以維護。學生對於陳水扁“執政”時兩岸關係的緊繃仍餘悸猶存,也表示明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將支援能讓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發展的候選人。為自己及臺灣前途著想,島內年輕人將支援對自己發展有利,能持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候選人。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要靠更多青年投身兩岸交流合作,而臺灣民間統派亦應對此工作加大力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