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反思阿里山事故:讓“蟻穴”少些再少些

2011年05月06日 12:5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4月27日,臺灣阿里山景區發生小火車翻車事故,現場被當地警方封鎖。經確認已有5名大陸游客遇難。中新社發

  5月5日,臺灣為在阿里山小火車翻車事故中罹難的大陸游客舉行公奠儀式,逝者家屬祭拜親人。沈存旭 攝

  “五一”小長假前夕,噩耗從海峽對岸傳來,阿里山小火車發生翻覆事故,造成大陸游客5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自2008年7月大陸居民赴臺遊成行以來,本應是“小概率事件”的意外頻繁發生。

  2009年4月,廣東旅遊團所乘遊覽車在臺北被高空掉落的起重機吊臂砸中,造成3死3傷;

  2010年1月,一名大陸游客在臺灣花蓮太魯閣被落石砸中死亡;

  2010年10月,颱風豪雨導致臺灣蘇花公路塌方,20名大陸游客遇難;

  一而再,再而三…… 人們不禁要問,臺灣旅遊安全怎麼了?!

  鬧市的起重機吊臂、太魯閣的落石、塌方的危路……這一回,“肇事者”據説是白蟻蛀空的樹榦。臺灣有關部門日前初步勘驗後認為,此次事故非人為疏忽和機械故障造成,而是阿里山森林鐵路史上首次因林木枝條斷裂造成的火車翻覆意外,白蟻真菌蛀空枝條導致其斷裂,巡檢人員從外觀上難以判別“問題枝條”。

  古訓有雲: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意指事故的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小事的疏忽可能釀成大禍。阿里山小火車事故儼然是古訓的現代版,從中可吸取的教訓不言自明。倒下的樹榦砸中的是阿里山小火車,更是砸向臺灣旅遊業的又一記警鐘。

  連日來,臺灣媒體炮聲隆隆,連番責問臺灣旅遊主管部門:旅遊業是臺當局大力推動的産業,馬英九提出了“5年內外來旅客破1000萬人次”的目標,卻一再發生遊客死傷事故,實在令臺灣旅遊業蒙羞。如果連最基本的旅遊安全也不能保障,談何大力發展旅遊業?!據統計,2010年有超過163萬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大陸已取代日本成為臺灣第一大旅遊客源地。今年下半年,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即將上路。面對日益增加的遊客人數,臺灣的旅遊接待能力、相關基礎設施是否匹配?由於地形和氣候原因,臺灣天災頻繁。先天不足,後天是否善盡了管理、維護之責,將旅遊風險降至最低?具體到此次事故,阿里山小火車是否應該加挂、是否超載?巡檢鐵路旁林木的工作人員是否足夠專業?森林火車的經營管理權是否存在問題?屢出事故的小火車是否應該退出歷史舞臺?太多問題需要檢討!

  天災人禍,防不勝防。面對指責和詰問,臺灣有關部門可能會有“委屈”。不過,安全問題歷來是“一票否決”,不容有失。飛行安全領域著名的“海恩法則”認為,任何嚴重事故都是有徵兆的,每一起嚴重事故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也揭示了同樣的道理。天災或許不能徹底消除,所以更要繃緊安全這根弦,把工作做得細些、再細些,最大限度地降低天災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疏失、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隱患,讓“蟻穴”少些再少些。用臺灣民眾的話説:為了不讓大陸游客“不到臺灣終身遺憾,到了臺灣遺憾終身”,旅遊主管部門要做的,永遠都不嫌多。(王堯)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