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反思阿里山事故:臺觀光産業應三管齊下

2011年04月29日 09:33:00  來源:
字號:    

  臺灣著名景區阿里山昨天發生小火車脫軌墜橋的重大傷亡意外。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天刊載社評,反思並探討臺灣地區觀光産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方案。社評表示,臺灣應從“對大陸更多景點宣傳”、“擴大景點容量”、“加強安全管理”這三方面努力,全面發展觀光産業。

  社評摘編如下:

  臺灣地區自從開放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後,可以説是意外事故頻傳。這些意外,已經不能簡單的從意外的觀點來處理了。

  臺灣地區開放大陸游客赴臺,成長速度非常快,1997年每日平均只有300人次,1998年增加為1611人次,1999年跳到3199人次,據媒體報道,今年已經突破了每日6000人次。根據調查結果,這些遊客已為臺灣帶來了30.68億美元的商機。由這些數據對照來看,似乎值得省思,是否真的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由於大陸游客的增加,一方面臺灣的觀光飯店不足、遊覽車不足、導遊也不夠,另一方面,許多觀光景點的容納也不足,因此容易出現超載的現象。為了解決不足的現象,目前已有許多觀光飯店在興建之中,遊覽車業者也在增加車輛採購,的確帶動了投資熱潮,也增加了投資機會。不過,從幾個遊覽景點就可以看出超載飽和的現象。例如臺灣故宮、日月潭、阿里山,都是大陸游客赴臺觀光的必遊之地,因此日日都是大陸游客人潮。

  這幾個遊覽景點,都有容量的限制,要擴充似乎有所困難。

 

  大陸游客赴臺最大的問題,就是旅遊景點過於集中在少數地方,尤其是阿里山、日月潭,而這兩個地方的“胃納”都有限,尤其是阿里山,連稍微好一點的觀光旅館都沒有。再加上聯外道路有限,不論是公路或小火車,都已超出應有的負荷。在這種情況之下,意外事故就難免了。

  事實上,臺灣地區美麗的景點可以説是從南到北,由西至東,比比皆是。為使臺灣的觀光産業能夠再突破,臺當局主管部門應該三管齊下,全面體檢臺灣的觀光産業。首先,臺當局已成立“臺旅會”,並在大陸設立辦事處,應該在大陸加強宣導臺灣其他美麗的地方,吸引遊客到其他的景點去旅遊。其次,相關部門應該思考擴大景點容量的方法,如果確有限制,也應該思考如何進行數量管制,以免出現負載過重的現象。最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安全管理的工作,包括導遊品質的提升、車輛及道路的安全等等。

  旅遊原本應該是快快樂樂出門,安安心心回家的樂事,如果意外事故一再傳出,必然傷害臺灣旅遊形象,這個代價實在太高了,豈能不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