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日本地震看人性:心如刀割與死幾個沒差

2011年03月16日 09:59:00  來源:
字號:    

  日本發生規模9的大地震,臺灣有人在臉書上留言:“小日本死幾個沒差。”另有一位“立委”助理表示:“為什麼要援助日本?臺灣財政困難,根本是打腫臉充胖子!”和上述二人態度截然不同的是李登輝;他也在臉書上説:“想到日本人不安、焦慮、悲傷等心情,我的心如刀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這兩種態度反映出臺灣民眾對日本的恨與愛。前者,想到的是日本人侵華、佔臺罪行,李登輝想到的則是和日本的深厚感情。

  文章説,當數以萬計的人正在災難中受苦之際,還要他們背負歷史傷痕,責難者是不當的、不理性的。更何況,這些事也並非他們所製造;要他們背負歷史元罪,恰如某些心胸狹隘的本省人要求和大家一起在臺灣生活的外省人背負起歷史責任,同樣無稽。

  李登輝的“心如刀割”為何只對日本人?在四川發生地震時,以及就在不久前雲南發生地震時,他為何不想到“中國人不安、焦慮、悲傷等心情”?難道日本人的受苦理該同情,大陸人受苦就活該?

  文章説,所謂菩薩“聞聲救苦”,這就是慈悲,見到苦難還在想誰該救誰不該救,這恰如孟子所謂“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同理,這個慈悲心也出現在醫生的醫療行為上,他們不能選擇傷患,不應有敵我意識,只能一視同仁,盡心救治傷患。

  “世界大同”的境界很高,要完全做到很難。不過,也不是一樣都做不到,若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準則,該做與不該做,答案是很清楚的。

  文章最後説,災難不會只在一個地方發生,別人有難幫助他們,若不幸災難降臨自己頭上,別人自然也會伸出援手。“人溺己溺,人饑己僟”,這就是人性的光輝。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