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該反省教育是否真的走錯方向用錯力

2010年12月09日 08:32: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晚報》8日發表社論説,去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臺灣成績不理想,閱讀、數學、科學三項都名次大退步。尤其相較于第一次參加就三項都拿冠軍的上海,臺灣卻背上“華人社會成績墊底”的大帽子,讓島內教育界很多人覺得沒面子,不免又批評、又檢討起來。

  社論説,有個基本概念首先應弄清楚:教育領域裏的任何評量或競賽,成績退步,不必然是壞事,正可用來理解自己的短處和改進空間;最怕是眼裏只有“拿第一”的目標,以“會考試”為主要的磨練手段。這次PISA成績不佳,據報道,臺當局“教育部”的對策是找專家學者研擬PISA的模擬試題,打算讓學生加強練習,以便下次更加熟悉題型。果真如此,“教育部”的心態正代表了臺灣教育失敗的縮影,整個教育過程都是走錯方向用錯力!

  “走錯方向用錯力”,這是媒體調查島內初中教育現況,比照國際趨勢,所歸結出的當前臺灣教育的盲點。以語文教育而言,不管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或國際評比重點,本來都為推進學生的“能力”,包括思考、判斷、解讀、表述等種種能力。但臺灣教學主要仍在填塞資訊,很多老師承認,加強背誦和反覆練習,比較容易在考試中拿高分。所以當臺灣學生遇上PISA這種題型靈活、強調理解的評比,當然不易表現出色。

  臺灣現在已有不少開明的家長和老師,把PISA這類測驗當作對於臺灣教育的體檢,希望藉以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尤其當今知識流通的趨勢和舊時代完全不同,以往被認為求知優勢的“博聞強記”,如今“谷歌”一下人人唾手可得。換句話説,靠著背誦所練出的“考試強項”,于日常生活少有用處,甚至剝奪了年輕孩子自由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最近廣受各界悼念的廣告人孫大偉,創意工作表現傑出,在當年教育環境中卻曾受老師評語“該生素質太差”,正是用來檢討學校教育得失的一個鮮明例子。

  社論最後説,PISA成績不佳,沒有太大關係;有關係的是應反省,臺灣的教育是否真的走錯方向用錯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