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為了遊客平安 災難教會兩岸思考

2010年11月08日 08:27:00  來源:
字號:    

  當臺灣東部太平洋沿岸的蘇花公路上,失聯大陸游客的家屬接過一紙死亡證明;當他們離臺前夕,對著峭壁深谷高喊親人的名字,相信海峽兩岸所有善良的人們都同他們一樣痛心煎熬。10多天前親人笑著離家登上寶島,現在走上歸程的卻只是一張薄紙,這樣的悲劇,將成為20個家庭的終身之痛。往者已矣,痛喚不回!但災難教會我們思考:如何建立兩岸更安全的旅遊環境?如何規避天災、消除人禍?人命大於天,是該馬上行動的時候了。

  誠然,旅行風險是任何地方都存在的,但如何將風險降至最低,兩岸還有可為之處。比如,兩岸旅遊部門除了應急處理機制外,是否應儘快建立預警機制,及時向旅行社通報可能引發人身安全的氣候、交通、疫情等資訊?寶島風景奇絕,但大多在險峻之處;臺灣地質脆弱,又多颱風,對天災的防範意識還待加強。此外,隨著大批大陸游客的擁入,旅行車車況、食物安全、景區及道路的承載能力等也要認真評估,防患于未然。同樣,大陸幅員遼闊,天災頻發,需要主管部門仔細審視線路的安全,並在突發情況下及時喊停旅行團組,把遊客擋在險情之外。通過這次災難,旅遊業者須再次強化安全第一的意識,哪怕是提高成本改變行程或取消行程,也不能冒生命之險。而兩岸的遊客,不管是遊臺灣還是遊大陸,也要有意識規避危險,遇突發情況更要理解和配合旅行社做出的避險選擇。

  人命大於天!我們對那些不顧個人生命堅守職責或難中助人者永懷敬意,他們的生命光輝給了這個世界溫暖和希望。10月21日,當蘇花公路峭壁上的泥石流傾泄而下,泓泰旅行社旅遊車上的臺灣司機蔡智明和大陸領隊田園,一起指揮遊客向沒有泥石流的車後部集中,但他們兩人卻被砸向車頭的巨石卡住。田園,這個28歲的北京姑娘,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句話是對試圖救她的遊客説的:你自己快走!災難發生的那一刻起,互助、救援就已經展開:臺灣軍方每人背負30公斤的物資徒步找人救人,慈濟等慈善團體頂風冒雨為受困大陸游客送去食物,海陸空全方位尋找失聯的大陸游客……

  而最讓人動容的,是遇難的大陸游客家屬看望受傷的搜救隊隊員周佑慶。驟失親人的潘建輝説:“我去過現場兩次,救援環境的確非常危險,你們冒著危險搜救我們的親人,我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做了腳趾截肢手術的周佑慶説:“我希望快點好,能再次投入搜救中。”都是兩岸普通的人,説的也是樸實的話,但中華民族人溺己溺、知情重義的美德在他們身上一脈相通。相形之下,島內極少數人在大陸游客凶多吉少、蹤跡難尋的情況下,吵嚷的居然是“要不要賠”的話題,其冷血蠻橫愈現其醜。他們傷害的何止是大陸游客的家屬,這是與人道和善良為敵,也是對臺灣社會形象的破壞。

  經過了10多天的全力救援,噩耗還是傳來。此時,我們願意相信“死亡是另一次無人知曉的旅行”,以安慰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我們更要馬上行動起來,建立人間更安全的旅途,讓兩岸的人民更平安、更快樂地行走在風景之中。人命大於天,讓我們彼此珍惜,共同努力!(陳曉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