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向蘇花公路救難英雄們致敬

2010年10月29日 08:46:00  來源:
字號:    

  臺灣蘇花公路災變發生已經進入第9天,臺灣《聯合報》29日發表文章説:我們要向所有的救難人員表達最高敬意。也許有人覺得,一切盡在不言中,但我們仍要大聲地向救難人員説:向各位致敬!

  文章説,此次災變,被稱為歷來救援工作最危險艱難的現場,連直升機垂吊作業都很難進行,搜救犬臨場也嚇得四腳發抖;然而,我們看到許多橘色救難工作服及迷彩軍服的身影,在艱險的情勢下作業,甚至打著赤膊趴下來聞尋屍臭。不知他們的姓名,但這些無名英雄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代表整個社會為遇難者在竭盡人道的關懷及文明的責任。

  這次災變比較像小林村,在土石淹沒的一刻已判生死;而不像九二一,在廢墟中仍存希望。如今,隨著時間消逝,眾人心中有數,蘇花公路災變現場的“搜救”已經變成“搜尋”。但是,海陸空三向度的救援工作仍在進行,這是文明社會的人道默契,而救難人員正是文明與人道的第一線執行者。

  救難人員來自各處,宜蘭縣因市區淹水,所以周邊各縣市的救難隊伍相繼投入蘇花災變現場;日前在114.5K被落石擊中的消防猛男周佑慶即是來自臺北縣。其實,所有的救難隊員皆是在險惡的地形、天候下工作,這是他們為了文明人道而代替整個社會去面對的風險。

  文章最後説,災難映照人性。弘泰旅行團司機蔡智明捨己救了大陸客,消防員周佑慶被落石砸成開放性骨折,皆反映了大慈大悲的人格。智利因礦災而舉國團結,臺灣也能從這次災難中重新理解兩岸及藍綠縣市在人道與文明的共通處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