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為什麼有創意?

2010年10月26日 09:12:00  來源:
字號:    

臺灣

《南都週刊》2010年第40期封面:臺灣為什麼有創意

臺灣

臺灣的創意是街頭花招百齣的選舉文宣 插圖/向朝暉

蔣介石

  桃園推動觀光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設立“兩蔣文化園區”,兩蔣公仔極受大陸游客青睞。攝影(孫海)

  新華網近日轉載了《南都週刊》2010年第40期的文章:《臺灣為什麼有創意?》現摘錄如下:

 

  對於百萬陸客來説,臺灣的創意是街頭花招百齣的選舉文宣,是原本各走各的粉圓與奶茶交集而成的珍珠奶茶,是根植于苗栗原鄉文化的華陶窯,是士林夜市,是誠品書店,是周傑倫,是雲門舞集。

  對於臺灣來説,臺灣的創意正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動力和文化輸出。

  【內文導讀】

  隨著以高科技資訊為特徵的第三波産業的成熟,內容被視為“第四波” 經濟動力,文化創意産業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發軔于2002年的臺灣創意,最近開始發力:通過《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法》,設立文創研究院,甚至投下330億台幣資金。這些動作表明,文化創意産業對於臺灣的重要性。

  從動手到動腦,從追求GDP到注重內容,從面對上流客戶到衝擊大眾的心靈。“Made in Taiwan”,不再只是單純的代工,而是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上的原創力。

  有人説,文化創意産業將會是臺灣下一個金礦?也有人説,臺灣只是從“製造代工”走向“文化代工”?

  而這些命題成立的前提條件是,臺灣為什麼有創意?

  10月10日,臺灣“雙十節”。年輕人以百般花招遊行過“總統府”前方,笑靨燦爛,街頭拍賣著衣帽紀念品,平日肅穆之地,這天儼然是個熱鬧的市集;仁愛路的另一端,參選臺北市長的蘇貞昌招集了一群年輕音樂人舉辦“Open Taipei”的簽唱會,唱歌的不是“電火球”,簽名的卻是蘇貞昌。專輯首發三千隨即銷售一空,年輕人或許對選舉無感,但卻對創意埋單。

  主打歌《在這城市寫下愛》以美感的MV和悅耳的旋律在網路上傳遍,有些人一時不查還以為是7-11的城市形象廣告,了解到是政治行銷專輯也無不悅,仍是讚嘆做得好。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曾錦雯看到這個視頻後,對綠營選舉操作手法感到佩服,直説香港應該好好學學。10年前,曾錦雯的同事們組團到臺灣報道選舉,儘管不算支援陳水扁,但都忍不住買了幾件扁帽工廠的創意産品。在他們眼中,臺灣的選舉真的很“潮”。

  臺灣一名政治公關公司主管坦言,“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有一部分就是透過選舉而來的。”

  錄製這張“城市概念專輯”的獨立樂團,有許多都是批評政府出名的,他們將對政治的不滿轉化為創作,在舞臺上發泄嘶吼,臺下觀眾也為之沸騰。他們不怕得罪政客,也無須在乎選民,創作者只對自己表達的慾念忠誠。

  創意,無非就是表達的慾望,以一種創新的語言、文字甚至是生活方式,詮釋自己的意見和思想,讓它顯得獨特或充滿個人風格。從高雅藝術、流行娛樂甚至民間生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因而會追求自己的品位和特色。創意,因為這些別出心裁而生。

  臺灣有什麼創意?對於100多萬陸客而言,是原本各走各的粉圓與奶茶交集而成的珍珠奶茶,是成為臺北新地標的誠品書店,是根植于本土原鄉文化的華陶窯,是士林夜市,是F4,是羅大佑周傑倫,是雲門舞集。

  從動手到動腦,從追求GDP到注重內容,從面對上流客戶到衝擊大眾的心靈。有人説,文化創意産業將會是臺灣下一個金礦?也有人説,臺灣只是從“製造代工”走向“文化代工”?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