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北市幼兒入托免學費 臺媒予以高度肯定

2010年09月01日 11:07:00  來源:
字號:    

  昨天臺北市長郝龍斌宣佈幼兒教育政策,只要是設籍在臺北市6個月以上、年滿5歲的幼童,就讀公立幼稚園將不必繳交學費,只需繳交點心費和午餐費;而就讀私立幼稚園者,每學期補助新台幣1萬2543元,不受家庭收入的限制,從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估計一年需要新台幣5億元經費,有2萬2千多名幼兒可以受惠。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日發表社評指出:郝市長的幼兒教育政策與臺當局“教育部”日前宣佈的政策相比較,“教育部”宣佈自今年9月起,離島與原住民鄉鎮5歲幼兒可免費就讀公私立幼稚園與託兒所,明年9月擴大至全臺各縣市年收入新台幣110萬以下家庭。郝市長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提早一年實施,還取消排富限制,使全臺北市年滿5歲、不足6歲的幼兒都可適用,我們給予高度肯定。

  眾所皆知,近年來由於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浪潮,導致世界各國和地區都邁向日本趨勢大師大前言一所説之“M型社會”,各地失業率都大增,再加上幼兒照顧費用大幅高漲,使許多家庭繳不起營養午餐費。幼教是教育的基礎工程,政府必須加以重視,並且協助年輕父母減輕負擔。

  社評説,郝市長這項幼兒教育政策,不僅符合馬英九競選時的政見,將民眾教育向下延伸一年的政策願景與意涵,更有利於扶助家庭經濟弱勢的幼兒及早接受教育,減輕年輕夫婦育兒經濟負擔,提升年輕父母的生育率,對於增加臺灣人口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近年來青年就業愈來愈困難,即使找到工作,初入社會的實質薪資比十年前還低,無法自給自足,遑論養家糊口,使得青年使用不結婚、不生小孩、不離開父母的“三不政策”來面對,“宅男、宅女”一詞因此而誕生,使青年對未來感到迷惘及充滿不確定感。要想解決青年的未來問題,除了幼兒政策之外,社評表示,我們還建議以下幾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