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教育界人士吁幫孩子的活力找出口

2010年08月30日 07:57: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29日發表某小學校長的署名文章指出,翁奇楠槍擊案槍手廖國豪投案,直言“臺灣教育害了我”,引來各界關注,全面探究與檢討當今教育問題,但解決之道為何?才是當務之急,否則會讓社會一再付出慘痛的代價。

  文章説,像廖嫌年齡18歲,正是精力旺盛的青少年,有無限夢想和希望,應該馳騁在寬廣遼闊的原野中,應該飛翔在一望無際的天際間,盡情地發泄體內源源不絕的活力。這是動物的本能,萬物之靈的人類,不分成績好壞需求更大。

  然而,臺灣的教育卻把孩子通通關在斗室裏,一再要他們唸書,寫字;一天八節課熬過去了,大人還不放過,繼續課後輔導與照顧,讓孩子有如坐苦牢一般。日復一日,青少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只好搞破壞、尋刺激,來對抗心中的不滿與累積過多的悶氣。

  作者以親身經歷指出:去年一整年,我校被青少年破壞得很慘,雖然派出所就在隔壁,仍發揮不了警戒作用,囂張行徑簡直是人神共憤。我們苦口婆心規勸,孩子聽不進去;嚴厲告誡訓斥,更易激怒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今年暑假,我們把高年級學生都找來,男生參加舞龍隊,女生參加跳鼓陣隊,來磨光他們充沛的精力,一天三節課下來,每個孩子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再提供一顆茶葉蛋和仙草茶補充體力。然後每個孩子都滿足的回家,哪有精力跑到學校來破壞,或跟初中生鬼混,所以今年暑假學校太平無事,省了一筆不小的維修費。

  文章最後説,我們找到孩子內在需求後,計劃在新學年度課後輔導時間,暫時離開教室和書本,帶學生去爬後面山丘,每天一趟,一則宣泄孩子體能,再則吸收新鮮的芬多精,增加心情的快樂感,相信對學習會有幫助;有活力的校園,才有健康活潑、不走歪路的孩子,才是解決之道。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