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跡”

2010年08月27日 08:3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臺大醫院內癌症免費篩檢登記處。
 


 一位臺灣民意代表正在展示“健保卡”。
 


“二代健保”宣傳海報。人民網記者 吳亞明攝
 
 


位於桃園縣林口的長庚醫院掛號處。人民網記者 孫立極攝
 

  這幾天,臺灣正在討論一部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案“二代健保”——1995年3月,臺灣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此,“看不起病”在臺灣成為歷史。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跡”,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雖然臺灣民眾談起“一代健保”,可以講出種種不足,但“健保”令臺灣民眾普遍受益卻是不爭事實。臺灣醫療費用不低。2008年,一位大陸記者在臺灣摔倒,兩處皮膚擦傷,到一家小醫院做包紮處理,開了3天消炎藥,花費700多元新台幣(5元新台幣相當1元人民幣,以下均為新台幣)。如果受傷的是“健保”參保人,只需自付50元掛號費、20%的醫療及醫藥費用,不超過200元。

  “健保”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大病上。越是大病,自付的比例越低。臺灣前“立法委員”沈富雄介紹,他曾做心血管手術,住院4天,裝了一個血管支架,這個要花費100多萬元的手術,沈富雄只付了不到2萬元。臺北的邱先生每週須做3次腎臟透析,每次只需掛號費100元。他説,沒有“健保”,他早就看不起了——1998年,“健保”將惡性腫瘤、尿毒症、精神病、先天性畸形等31種疾病納入重大傷病項目,患者不僅醫療費甚至掛號費都可以獲得減免。

  “健保”的給付方式很簡單,民眾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機構就診,繳付自付部分,其餘費用由醫療機構與“健保”管理部門——“健保局”定期結算。“健保”特約機構覆蓋了臺灣大型綜合醫院、地區醫院、大部分基層診所、部分藥店——2002年統計數字顯示,“健保”特約醫療院佔全臺灣總數的93.33%,民眾看病幾乎不受限制。

  “健保”涵蓋的醫療服務,包括門診、住院、牙醫、中醫、檢驗檢查、護理、處方藥品、預防健保等八方面。每半年一次洗牙、成年女性宮頸檢測都屬於“健保”給付範疇。2009年起,包括胰臟移植等23項重症醫療技術也納入“健保”,讓這些臺灣人戲稱只有董事長太太才能做的昂貴手術,一般人也能輕鬆採用。當然,也有不屬“健保”給付範圍的醫療,比如整形手術、人工生殖等。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