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教育交流 臺灣準備好了嗎?

2010年08月20日 08:28:00  來源:
字號:    

  針對臺灣“立法院”19日通過“陸生三法”,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楊景堯的署名文章認為,該法可以檢討的地方還有很多;尤其是此一“妥協式”的法源:允許“一限二不”入法,更是執政黨當初以“三限六不”作繭自縛,怨不得在野黨。

  文章説,首先包括“一限二不”或是“三限六不”的附加規定都是短暫的、不正常的;只要兩岸高等教育交流正常化,附加的規定必須日漸減少。

  其次是臺當局“教育部”在取得法源之後便要開始規劃開放的細節,建議“教育部”必須注意現在的兩岸關係與島內情勢,重新檢視早就“放在冰箱”等解凍的“大陸學歷採認辦法”與“陸生來臺管理辦法”,不要急著就宣佈。

  再來是“教育部”內部必須自己先建立共識,包括“三限六不”是針對臺生、陸生?還是一體適用?大陸和臺灣以外的人士持大陸學歷來臺如何辦理?大陸學生持外國學歷來臺進修算不算陸生?這些看似枝微末節,但是將來會成為重要問題,因為國際化與亞洲區域內部流動頻繁,學生的自主性與流動性都會增加。

  還有就是此一“陸生三法”是規範兩岸學生交流的法源而已,緊接著就會衍伸出兩岸更多的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協議,臺當局的立場與態度是什麼?

  文章説,兩岸高等教育的合作模式也將會在既有的基礎上大步前進,雙聯學制只是耳熟能詳的一種而已。從這裡便會導引出來:兩岸有沒有簽署高等教育合作協議的必要?

  總之“陸生三法”通過之後,是機遇也是挑戰的開始。能不能平坦順暢,就要看兩岸高等教育的準備程度是不是足夠了;也提醒大家要一起努力,因為成果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