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莫拉克風災週年 一年重建有成績有不足

2010年08月09日 07:51:00  來源:
字號:    

  8月8日,號稱“世紀災難”、造成700多人不幸喪生的莫拉克風災屆滿週年。臺灣《聯合報》當天特別發表社論指出,這一年,臺灣民眾展現空前的同胞愛致力重建,更傾全力於強化防災體系,關鍵的動作,是將防災啟動自災害警報發佈後向前挪到災害發生前,爭取關鍵的逃生時間。一年下來,有成績,但仍不夠。

  社論説,位於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村後過去倚為屏障的獻肚山大崩坍,數以千萬噸計的土石瞬間吞噬整個村莊,超過500村民慘遭活埋。這個恐怖災難震驚世界,尤其是臺灣近鄰、同樣為颱風災害所苦的日本,災後派出多位防災專家赴小林村遺址勘查,並就科學上的發現立即調整日本的防災措施。日本的積極應對,恰堪為臺灣的對照。

  像小林村這樣的滅村事件是日本過去不曾發生過的,日籍專家仔細勘查滅村現場,並爬上海拔一千多米處檢視獻肚山土石運動的蛛絲馬跡,有很重大的發現:

  一、這是前所未有的“深層崩坍”。過去的泥石流、滑坡、走山多只是地表二、三米厚的土石滑落,而導致小林村滅村的獻肚山,卻是深達84米的巨大量體土石崩坍,超過3千萬立方米土方,滅村過程僅1分多鐘。二、深層崩坍的危險性大增是因地球暖化致強降雨大增,岩盤增加了暴雨滲入的滑動介質,整塊浮起、滑落;隨著強降雨極端化,深層崩坍勢必增加。三、泥石流或山崩不是只發生在大家認知的35度以上的陡坡,獻肚山坡度不過25五度,過去不認為有問題,但卻發生毀滅性災難。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