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陸生來臺求學的萬重山擋住了什麼?

2010年05月14日 10:44:00  來源:
字號:    

  曾數度引起朝野民代肢體衝突的“陸生來臺法案”,此刻仍卡在“立法院”中。民進黨更要求以法律規定對大陸學生三限六不,所謂“三限”即限校、限量及限域。“六不”則是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繼續留臺灣就業。

  臺灣《新生報》14日發表社論指出,除了少數封閉國家或地區外,教育與文化交流在全世界可説通行無阻,甚至是件互蒙其利的事情。中國在清朝時即有留學生赴歐美學習包括哲學、科學等知識。迨至國民黨當局遷臺,雖在經濟困窘下,仍年年選送大批留學生赴西方國家深造,尤以美國為最。其後臺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些留學生貢獻頗大。反之美國也充分利用了華人學者與工程師,對各個領域産生了顯著作用。近年美國與大陸仍處於激烈競爭地位,但大陸赴美留學生人數不僅早已超越臺灣,更領先大部分國家,美國仍持歡迎態度,並未歧視與設限。

  由此一例可以知道教育交流係相互的,也是雙贏的,根本不需要以政治手段處處設限。即使時至今日美國科技知識仍是各國競相學習的對象,但我們卻擁有比西方各國更悠久的文化,因此在觀念上、思想上都有供人學習的地方,文化與教育交流不能設限道理在此。在野黨提出的“三限六不”,表面上似為保障島內學生權益,卻明顯的係以政治考量為出發點,無怪乎三大校長協會都出面反對。

  社論説,即使單純以“三限六不”的門檻言,除了對陸生來臺求學設下萬重山外,對於保障島內學生求學權益並無太大幫助。過去若干年,臺灣出現一片升格熱,由專校、學院改制為大學者比比皆是,甚至一個縣市中出現四五所大學。過去大學聯考猶如昔日科舉,考生要擠破頭才能榮登金榜。現在考十幾分或諷刺的零分都可進入大學,主要原因便是大學的設立已供過於求。此時再以限量方式加以限制,除了對陸生過於嚴苛外,其實也阻礙了本地大學與學生的進步。因為沒有外來的競爭,又如何促使學校提升教學水準?島內學生在無競逐對象下,必也影響學習精神。

  至於限校及限域的規定,更使人弄不明白原提案人立意何在?學術本是自由與開放的,在公平環境下互有競爭才有成長。與其擔心陸生憑藉高分以“人海戰術”入臺大、清華等校,排擠了島內學生進入好學校的機會。不如借此開放機會,努力提升臺灣學生的素質,從根本去除陸生大舉登臺的恐懼。

  社論指出,限校及限域除了顯示自我信心不夠外,恐也不切實際。因為陸生是否會大量來臺,甚至個個水準超高都可以進入島內十大名校,恐怕仍是個問號,此刻又何必擺出一副冰冷臉孔?即使將來果真出現上述令人擔心現象,也可借行政手段加以矯正,不必在母法中就處處設限,徒引對方歧視與不平等疑慮!

  在民進黨執政時兩岸已有交流,此刻更是互動密切。除了經濟外,其他領域的合作更已形成一項趨勢,既然雙方不再敵對,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似乎更無防共如防賊的必要,否則又何必奢談和解與合作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