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加強認識“中國史”有利於臺灣

2010年04月06日 09:57:00  來源:
字號:    

  臺當局“教育部”正在規劃調整高中的歷史教學課程,方案之一是擴編中國史,把民進黨執政時期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由1:1:1,調整為1:1.5:1。號稱本土社團的十多個“臺獨”團體日前發表共同聲明,宣稱反對擴編中國史,理由是會“去臺灣化”。民進黨發言人對此隨聲附和。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點評文章認為,“獨派”基於“臺獨”,本來就反對一切促進兩岸和諧的事務。他們曾借民進黨執政而大搞“去中國化”,為“臺獨”鋪路,國民黨現在既已執政,加以撥亂反正是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因此,“教育部”應堅持立場。

  文章指出,其實,400年臺灣史和5000年中國史的課程比重為1:1,確實不足以讓臺灣的學子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的演進。把中國史的分量提高50%並不算多,完全不必恐懼“獨派”的威脅。

  馬英九上任後重新定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完全正確。而加強增加中國史內容,只是改善民進黨執政搞“去中國化”所走偏的路,有助於兩岸人民和諧相處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臺灣完全有好處。

  “獨派”擔心今後臺灣史的開端,會始自三國時期或隋朝。難道事實三國時期中國版圖中的夷洲,不就是臺灣嗎?隋書中的琉求也不就是臺灣嗎?“獨派”口中的400年臺灣史,反而是悖離臺灣與中華民族的客觀淵源,這不是真正的愛臺灣之道。

  文章最後説,立足臺灣是所有臺灣人民的基本資格,但是愛臺灣絕不等於反中國,想借“反中國”來反掉中國國民黨,是民進黨等“獨派”的計謀,所以才對中國史採取不正常的排斥。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