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聯手 必可開創文創産業新時代

2010年03月11日 14:12:00  來源:
字號:    

  臺灣《旺報》11日發表社評指出,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文化建設、文化創新列為發展重點。過去,我們已看到大陸文化産業在政府政策與資金強力支援下火紅髮展:合乎國際標準的硬體設施一座又一座興建;國際性大型文藝活動此起彼落;透過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組織如“孔子學院”,以漢語向國際發聲;包裝著中華史觀的電影、以好萊塢的視覺語言向世界放送。大陸對文創産業的雄心,由硬實力開始,往軟實力的累積邁進;由地方都市開始,向國際展示其雄心。 

  社評接著説,海峽另一邊的臺灣,由於先天限制,無法在硬體建設、資金和國際市場規模上和大陸相比;但多元的社會以及優質的人力教育,讓臺灣擁有豐沛的創意活水,在華人區獨一無二。根據臺“財政部”的資料,2002年至2007年,臺灣的文創業年平均成長率為7.73%,較同期GDP平均成長率3.7%為高,顯示文創産業確有成為臺灣經濟新重心的潛質。臺灣製作的戲劇、綜藝節目風靡東南亞、流行音樂廣受兩岸歡迎,具有臺灣背景的時裝設計師古又文、吳季剛、王薇薇、黃嘉祥、陳劭彥及珠寶設計師胡茵菲等人在歐美國家頻頻獲得殊榮,顯示臺灣開放教育體系下,培養設計人才的潛力,也顯示臺灣文創産業欠缺的不是創意人才,而是能讓産業深耕的土壤。 

  幾年前,韓國受到亞洲金融風暴重擊,金融衰頹、幣值暴貶、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國家百廢待舉。韓國政府立即推出有效率的政策,建制出良好的製作環境,以優質與類型化的電視電影內容創作配上精準的行銷策略,不但吸引本國人的消費,又成功地開拓海外市場,短短時間之內,“韓流”襲卷各地,同時搭上各種整合性商品,創造數以倍計的産業價值,足供臺灣參考。 

  社評認為,以韓國的發展經驗看來,要讓文創産業成為臺灣經濟支柱,必須開發海外市場。馬當局積極的列出旗艦“文創産業”,企圖透過獎勵政策與鼓勵藝文消費,希望將相關産業産值提高至一兆元、並增加20萬就業人口。但是觀諸目前臺灣的對外貿易,仍以代工所得為主,在國際上立足的臺灣品牌屈指可數,顯見臺灣的文創經濟,由於欠缺強大的資金與産業規模,發展一直受到局限。 

  其實,臺灣何必捨近求遠?當前大陸文化産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中央政策的強烈意志,已為區域內的相關文創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市場。臺灣與大陸共用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正站在這場機遇中最好的位置上。 

  創意源於文化,共有文化的元素,在同樣的基礎上創新,更能夠取得共鳴。中國風音樂的天王周傑倫,由臺灣出發,征服兩岸,即是一個例子。中華文化是兩岸的共同資産,可以成為共同進軍國際市場的靠山。像林懷民充滿詩意的“行草”舞作、李安的中國武俠電影《臥虎藏龍》、朱銘古樸蒼勁的“太極”系列,無一不是取自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資源。文化生活的同根性,為兩岸的合作提供了根本的優勢;而兩岸的和平發展氣氛,也讓此時成為難逢的契機。 

  社評最後説,臺灣的文創産業規劃,應善用大陸市場的優勢;未來,若能結合臺灣的人才與技術和大陸的資金與産業規模,聯手向國際市場進軍,必可以中華文化為根本,開創文創産業的新時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