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除了“娛樂者” 臺灣流行文化也在展示軟實力

2009年03月17日 08:38:00  來源:
字號:    

  “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也就是鄧麗君的哥哥鄧長富近日透露,二十年前,鄧麗君本來有機會赴大陸舉辦巡迴演唱會,不過因為那時的政治氣氛等等因素,結果鄧麗君終未成行。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的文章指出,事後來看,如果當年鄧麗君真的能到大陸開演唱會,對於增進兩岸間的互動與互相了解,一定會有所幫助,畢竟流行文化是最普羅也最能讓人卸下敵意的交流媒介。

  文章説,儘管時光難以倒返,鄧麗君已經過世15年了,但是不可諱言的是,15年來,兩岸交流已越來越頻繁普遍,特別是在流行文化的領域,臺灣音樂早已成為豐富大陸人民生活的一個重要養分;臺灣歌手在大陸擁有廣大粉絲,如周傑倫在今年央視春晚特別節目上的精采演出,使得他成為第二受歡迎的藝人;而中國大陸所擁有的廣大市場,也成為許多臺灣流行文化工作者不能忽略的重要園地。

  近年來,赴大陸發展的臺灣流行音樂人,無論是幕前的藝人,或者是幕後的專業工作者都越來越多,所到之處與表演的範圍也越來越寬廣;這些臺灣流行文化工作者在尋求生涯的進一步發展時,其實也將臺灣的軟實力帶進了中國大陸,透過許多“流行文化大使”的傳播與耕耘,讓越來越多的大陸人認識到臺灣的創造力,進而使得“臺灣的生活方式”讓人好奇、讓人羨慕,畢竟,當人們接觸並而進而喜歡一個地方的流行文化時,就意味著人們對這個地方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同與嚮往,看看韓劇對推動韓國觀光與流行商品的巨大幫助,就可以了解到,在華語世界,臺灣流行文化、流行音樂在扮演“娛樂者”的角色之外,更可能成為臺灣文化創意産業的推手。

  文章最後説,大陸人民從IT臺商的經營認識到臺灣企業家“追求效率”的精神,而流行文化則讓人見識到了臺灣充滿活力與創新的一面;因此,當我們對人宣傳説“臺灣是寶島”時,説的可不只是阿里山、日月潭,也包括了臺灣長期浸淫在文化生活中的一份氣韻與氣質。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