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教育體系病入膏肓 搶救職業教育刻不容緩

2007年11月20日 10:44:00  來源:
字號:    

  當前臺灣教育的一片亂象,豈僅是一句“痛心疾首”了得。

  不久前,一位大學考生以平均每科3分,總分18分而錄取某私立大學院校,臺灣一片譁然。其後,由於島內民眾宅心仁厚,既不忍令此準學士飽受羞辱,又不想讓該校及其師生過度難堪,在一片息事寧人之聲中,淡出了媒體的版面,恐怕也淡出了教育主管官員與為人師表或主持校政者的心頭。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這其中所蘊含的諸多問題,卻絕不可以如此掩耳盜鈴地拋諸腦後;因為,臺灣的前途正係乎其上,萬千無辜青年的前途由此決定,無數還想在臺灣奮鬥,或者有意從異鄉回歸的大小企業,能否如願,也深受其影響。從“教育部”到“經濟部”到“勞委會”的袞袞諸公,千萬不要再尸位素餐、自掃門前雪,乃至以鋸箭法文過飾非,又是一派太平氣象。

  先從直接受害,而且一輩子都無法挽回的年輕學子説起。每一個年輕人,都是父母親長的心肝寶貝。尤其在生育率猛然下降之後,許多家庭都自願走向一胎化,父母乃至雙方各自的雙親,六個親人與兩、三個家庭的希望都寄託在一根孤苗上,豈能不竭盡所能好好扶養教育?豈能不全心全力安排最好的將來?因此,不論現實環境如何艱難,家庭經濟如何拮據,子女的資質、性向是否適合,一概要他們進入大學之路,乃至更上層樓,博取更高學位,以平步青雲、光宗耀祖。

  這正是臺灣的大學院校從個位數不幾年就上百,而過去孜孜矻矻、為産業培養踏實的中層與基層技術人力的工專,也拼命改制科大或技術學院;許多不幸中途流入職業學校的學生,也不計代價要再考回大專院校的根本原因。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總分18分也要拼命上大學的考生,也才會有僅僅18分也要錄取以填補其招生空缺的大學院校。也正因為如此,大學院校的門坎不斷降低、把關日益寬鬆、素質江河日下。當然也因為如此,大學生滿街走,大學畢業的榮銜,愈來愈不值錢,大學畢業即失業,甚至幾年也找不到像樣工作,靠家中諸老分一杯羹養活者比比皆是。相對的,島內企業徵才時,學、碩、博士盈庭,卻找不到幾個中意的人選;相反的,亟需聘雇的中、基層技術人才,卻遍求不得,甚至因此手中所握大迭訂單,不敢承接。

  社論感嘆,那些費盡千辛萬苦、耗費萬貫家財,方能如願擠進大學院校,僥倖混上一頂方帽子的年輕學子,是何等冤枉。放棄了青春年華,背離興趣專長,拒絕多少可以學習重要技術、在産業界炙手可熱的大好機會;卻追隨著大眾的腳步,混進大學、混來學位,混成一個百無一用的寄生蟲。他們這一生的損失,以天文數字計算,而每年數萬這樣的無辜受害者,其損失合計,難以想像;還要加上産業界求才不得、訂單難接的損失,更要加上臺灣經濟因而頓挫、未來希望破滅的損失,怎是“痛心疾首”可以了得!

  上周該報曾針對相同的問題,肯定正要改頭換面成為人力資源運籌中心的五大職訓中心,設法重覓已經隨著扁擔丟棄的寶貝;但整個教育體系如此胡髮發展、倒行逆施,則是從根本摧毀扁擔以及臺灣未來寄望其上的下一代。職訓中心可以發揮若干作用,到底位低力薄,成功與否還無關大局;但整個教育體系涵蓋臺灣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家庭,乃至未來世世代代,若不能及時搶救,真要“禍國殃民”。

  這麼大的教育體系、這麼嚴重的偏差,幾可謂已病入膏肓,又要如何搶救?全盤的再改革,既需長遠時間、天文數字一般的資源,更有賴天縱英明、慎謀能斷之士從長計議。眼前刻不容緩的,就是搶救技職體系,以及數以萬計被誘入歧途的無辜學子。

  社論認為,首應針對目前及未來産業發展所需要的中層及基層技術人才,依其種類、專長、數量,做一次週密而準確的調查與預估;不但須計入已深為缺工所苦的各類産業,更要納入未來將發展,或鼓勵培養臺商歸鄉可能短缺的技術人才。依此估算,即應衡酌從高職到技術學院與科大的既有師資、設備、教學重點、特長領域,有計劃地進行篩選、評鑒,選擇其中條件卓越者,給予豐厚誘因、有效引導,快速轉回理論與實務並重且能相輔相成的技職教育正軌。再以先進的設備、優良的師資、真正可以從做中學、邊做邊學的建教合作制度,配合優厚的獎助學金、光明的前程,將富有此方面潛力及興趣的學生,從迷途中尋回。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