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媒:狂灑鈔票污染學術體育界

2007年09月20日 09:27:00  來源:
字號:    

  19日臺灣的《經濟日報》發表社論文章説,在大家忽視的角落裏,低能的公權力執掌者,正悶不吭聲地從根腐蝕臺灣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包裝太甜美了,展現出來的,卻是最積極、最正面的形象;而所侵害的,則非關經濟、無涉民生,而是看來最神聖或最草根的層面。其犖犖大者,當屬教育與體育這兩個領域。

  文章説,先看與每個人都有密切關係的體育。多年來臺當局不重視體育,因而從小學到大學概將體育視為難免之惡,不是虛應故事,就是乾脆將體育課移作他用。唯一受到重視的,只剩下每年重大的國際賽事中,臺灣選手能夠獲得幾面獎牌,尤其四年一度舉世矚目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更能讓榮耀達到極致。

  因此近年來臺當局對國際賽事奪標就愈志在必得;寧可撙節民生預算,也要投下鉅資,弄幾個獎牌回來,遺憾的是,重賞之下,仍無勇夫;除了2004年意外地奪到兩面金牌之外,幾十億重金也換不回像樣的獎牌。則煞費苦心而功夫唐捐,其故安在?

  相信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原來是高額的獎金作祟。臺灣的選手已深深被金色的重賞所污染。不僅如此,發獎金的臺當局大多還不懂得如何打賞,而弄巧成拙地與金牌愈去愈遠。

  文章還説,最愚蠢的是兩件事。其一是,除了金、銀牌之外,連拿到第五、六名也給厚賞。學過一點統計學的人都知道,拿金牌難如登天,第五、六名則輕而易舉,因而計算期望值,後者反而較高;那又何必拼命爭取金牌、銀牌?

  更遺患深遠的是,選手得賞,教練也蒙厚賜。於是一個教練偶然遇見潛力雄厚、得牌有望的選手,豈不視若禁臠,不論本身功力如何,打死也不讓更高明者染指。結果一個本可出類拔萃的運動員,就硬生生被教練的獎金坑殺。還有更可怕的事;為了保住得獎金的機會,教練甚至會設法毀掉其他選手者雀屏中選的機會,而為臺灣排擠掉不知多少獎牌。

  文章指出,跟教育與學術比起來,拿不到獎牌已不算什麼了。公權力在這個神聖的殿堂裏,卻鑄下了滔天大禍,教育官員所用的手段,同樣是人人艷羨的豐厚獎賞。只是此處不是污染教練而已,而是污染每一個最高學府的師表。

  為了向美國看齊,找出一個具體的數據判斷大學教員的學術造詣及努力程度,臺灣的官員選擇所謂SSCI期刊發表的論文篇數做為給予獎助金及升等的依據,而且愈是美國身價高的期刊,給予的評分也就愈高。

  於是過去皓首窮經的碩儒消失了!如果窮畢生之力鑽研上不了美國SSCI期刊的學問,等不到皓首,早已三振出局了,甚至連需要耗費較長時間才能有所成就的議題也乏人聞問;因為以同等的時間與精力,早就可以發表不知多少篇認可的論文,賺得多少獎金、地位與盛名,至於那些論文是否有裨國計民生,甚至對臺灣有沒有一點用處,誰管它呢!

  文章最後説,於是過去先天下憂而憂,為生民抱不平的知識分子消聲匿跡,幾千年“士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斷絕了;臺灣變成一個沉默寂靜的社會,只聽見名嘴與政客誇誇其談。或許這正是那些狂灑鈔票的官員真心所圖。這是何其哀的時代。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