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金鼎獎怪相:無書不臺灣!

2006年02月17日 13:46:00  來源:
字號:    

  臺灣每年一度頒發給優秀圖書雜誌的金鼎獎,入圍名單揭曉了,令關心這個獎項的人們都嚇了一跳!

  入圍的九十六本圖書,書名中有“臺灣”二字的共三十五部,有關臺灣的書佔三分之一強。如果除去童話書籍,則是在五十一本入圍書籍中,有二十九本的題目帶有臺灣字樣,比例更高達57%。單就人文類書籍這一個項目來看,入圍的五本書名分別是:臺灣西方文明的體驗、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灣來電、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灣魚故事。竟然成了無書不臺灣!這幾本書還沒讀過不敢妄自評斷,可以斷定的是他們絕非暢銷書,當然暢銷書也多半不優秀。但是二OO五度年受到金鼎獎評審委員的青睞,似乎最好要和臺灣有關係才有望入選。

  臺灣是一個出版氾濫的地區,每個月新出版的大小書籍平均有一千多本,大多數只印得一刷,默默地無聞地淹沒在眾書群中,廣為流傳的非常之少。每年要在近萬本新書中選出優秀的書來評選,的確是一樁很艱巨的苦差事。評審委員會必須先訂好一個大方向,再進行篩選,這都是可以理解。但是選擇好書的導向萬萬不可以泛政治化!書是神聖的知識傳播者,無比莊嚴的人類文明代表! 臺灣的政治又是何等污濁、卑鄙、下作的勾當! 二者混為一談,實在很令人痛心。本年度金鼎獎的評審委員會不知都是何方神聖?不用問,他們肯定經“新聞局”選派,每位抱持著“臺灣優先”、加強“本土意識”、強調“臺灣之美”等等這一類的政治信念來評審書刊的吧! 夠資格當上評審委員的,大概都有些學歷,多少能頂上個讀書人的帽子,卻甘心為執政當局充當政治打手,在此難逃“文人無行、斯文掃地”之譏。

  臺灣確實很美,身在臺灣為臺灣的前途打拼,把臺灣放在優先的地位,這都是理所當然的理念。如果這些概念就代表了“本土認同”,實在無可厚非,大部份臺灣人都不反對。 但是有心人士或“臺獨基本教義派”的狂熱份子,楞要把臺灣民眾對所居之地的認同,硬生生和“臺獨意識”劃上等號,這就令許多人百口莫辯了。事實的真相是臺灣有不少人具有很強烈的“本土認同”,但是他們並不贊成臺灣的未來一定要走向“獨立”。

  “臺獨”人士也看清楚了這一點,他們的策略是加強他們那種“本土意識”宣傳,具體辦法也就在金鼎獎評審過程中表現出來了。

  “臺獨教父”李登輝先生曾經説過,目前在臺灣贊成“臺獨”的人口比率約40%,假以時日發展成有75%的臺灣人贊成“獨立”,那就大功告成了。不知道李教父那40%的數字從何而來?大概是採用了屢次選舉,泛綠的得票率平均約40%的緣故吧!不過李登輝所指引的“臺獨”發展方向很清楚,就是要努力宣傳臺灣,不停的提到臺灣,增強“獨立”本土意識。

  但是這種宣傳方式有效果嗎?有一天臺灣舉目皆是有關臺灣的書刊,街頭巷尾都挂上“臺灣第一”、“臺灣獨立”、“臺灣偉大”的旗幟標語,就會有75%的臺灣人贊成“臺灣獨立”?臺灣就能走出去了嗎?為國際所承認了嗎?恐怕未必。

  臺灣的書商已經在抱怨了,有關臺灣種種的書籍,很難銷往香港、東南亞或北美洲的華人市場,島外的讀者對此興趣不高。其實何止如此,借問一聲金鼎獎人文類入圍的幾本書: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等“優秀”圖書,總共有幾個人看過?何必自欺欺人呢?

  不得不佩服臺灣的李敖先生對民進黨的批判,他説民進黨當年成立政黨的時候,可以有許多選擇,但是他選擇了比照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有樣學樣。現在島內的積極“臺獨”份子只是口號從“反攻大陸”改為“臺灣獨立”而已。連宣傳方式也沿襲老的一套,鋪天蓋地的要使臺灣出版界,充塞著宣傳臺灣的書籍。結果會怎麼樣呢?殷鑒不遠,現在還有哪一位臺灣人相信反攻大陸? 

  (來源:華夏經緯網;作者:王正方)

                                編輯:海航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