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人民沒在抗戰中缺席

2005年10月25日 15:07:00  來源:
字號:    


  臺灣人民有一段令人心酸又慷慨悲壯的抗日史,我們絕不能忘記。

  臺灣島自16世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以前的400多年內,共遭受外國勢力侵略與佔領達16次之多,侵略者包括荷蘭、西班牙、美國、英國、法國等。這在全國其他省、市、自治區中是沒有先例的。特別是甲午戰敗,清朝政府被迫簽定《馬關條約》,使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臺灣人民堅決反對日本佔領,在既無清政府支援,又無外援的情況下,同裝備優良的7萬多日軍戰鬥,付出巨大犧牲。臺灣被日軍佔領後,仍進行了7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統治者採取歧視政策,在經濟、政治、教育領域殘酷壓迫臺灣人民。

  1921年,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臺灣進步人士組織了“臺灣文化協會”。由於文化協會的啟蒙運動,臺灣的工人和農民也開始組織起來,如農民為了甘蔗、竹林、芭蕉、租谷等問題,先後與日本統治者進行了數十次激烈的鬥爭。全省各地工人也成立了數十個大的工會進行罷工鬥爭。

  臺灣的“原住民”(即高山族)也是抗日的重要力量,1930年發生了震驚日本朝野的霧社事件。那年10月27日,憤怒的高山族同胞把參加運動會的日本人殺光,同時圍攻警察派出所、郵局、日本公司、日人官員宿舍等,共殺134人,重傷215人。日本遣重兵進行圍剿,高山族同胞退到深山老林,日本違反國際公約使用飛機投下毒瓦斯。經20多天的戰鬥,霧社的高山族同胞大部分戰死,剩下的一齊自殺,表現出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七七”事變成為臺灣人民抗日鬥爭新的轉捩點。由於日本殖民統治者對臺灣同胞的殘酷壓迫,白色恐怖遍及臺灣全島,許多抗日分子都秘密返回祖國大陸參加抗日戰爭,如吳思漢、鐘浩東等人冒著生命危險潛歸祖國大陸,又如著名人士李友邦將軍組織臺灣義勇軍和臺灣少年團,長期轉戰在祖國大陸的東南地區與全國人民一起投入了抗日戰爭。

  從1895年清政府割臺到1945年日本投降,臺胞共犧牲了65萬人。臺灣人民的抗戰並不是孤立的,是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一個組成部分。臺灣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沒有缺席。(張克輝,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臺灣彰化人。)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05年10月25日 第十四版)  

                                編輯:海航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