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民進黨執政激化對立 影響臺灣經濟發展

2017年05月03日 07: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社評指出,民進黨當前推出的經濟政策,若在缺乏“朝野”和諧的情況下,很難形成一致的意見,對未來具體落實也將造成困難。

  日前,臺當局“行政院主計總處”發佈統計指出,2016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1.50%,今(2017)年全年經濟成長預測為1.92%,這二年臺灣整體經濟表現並不理想,民進黨若想提振臺灣經濟,首要之務就是增進朝野和諧,才有可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眾所皆知,臺當局推動任何經濟政策皆需要“立法院”通過相關法規與預算來支援,所以特別需要朝野和諧。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卻推動各項的對立政策,包括:“不當黨産處理條例”造成朝野政黨的對立、“年金改革”剝奪部分退休人員應有的權利、“一例一休”形成勞資糾紛,嚴重影響臺灣經濟發展。

  從實際經濟數據可以看出臺灣經濟表現並不理想,舉其犖犖大者,2016年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為2.14%,預測2017年全年民間消費成長1.75%,民間消費金額佔整體GDP的6成左右,沒有民間消費成長,經濟很難有成長。

  在固定投資方面, 2016年全年固定投資(包含民間、政府與公營事業)成長率為2.71%,預測2017年全年固定投資成長率為1.80%,固定投資是經濟成長的動能,也是經濟結構持續創新升級的重要支柱,沒有充足的固定投資,經濟無法永續發展。

  至於臺灣經濟最重要的成長支柱“進出口”(臺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則因全球經濟不景氣而受到衝擊,2016年輸出實質成長率為2.12 %,輸入實質成長3.39 %,而預估2017年輸出實質成長率為4.01 %,輸入實質成長率為4.07%。

  當然,民進黨當局也推出若干政策來振興臺灣經濟,例如,以降低所得扣除額、維持低利率、開放東南亞國家觀光客免簽證來臺等政策來提振消費;以“五大産業聚落”與“前瞻基礎建設”來促進投資;以“新南向政策”來拓展對外貿易;以釋出郵政儲金與降低證券交易所得稅來振興股市。

  然而,這些經濟政策除了提振消費與振興股市之政策會有短期效果之外,促進投資與拓展對外貿易之政策根本沒有效果,特別是“五大産業聚落”與“前瞻基礎建設”在當前臺灣朝野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具體執行的可能行相當低。

  民進黨當局發展“五大産業聚落”主要內容包括:以臺南沙侖為中心的“綠能研發中心”;以臺北的資安、臺中的航太及高雄的船艦作為中心的“國防産業聚落”;以物聯網及智慧産品産業為中心,坐落在桃園的“亞洲矽谷計劃”;從“中研院”所在的南港園區、到竹北生醫園區延伸至臺南科學園區,形成線狀聚落的“生技産業聚落”;選在精密機械産業發展最好的臺中,未來再加上臺灣ICT及資訊産業的能量,發展智慧精密機械的“智慧精密機械聚落”。

  原本民進黨當局府規劃這五大産業聚落計劃,再加上“先到世界上找出市場,再回頭做生産規劃”的新型強勢農業計劃,將會增加很多産值和生産機會。可惜的是,五大産業聚落計劃在民進黨當局內就未形成一致的意見,迄今仍未具體落實。

  其次是“前瞻基礎建設”,其主要目的有五:建構安全便捷、營造智慧土地、加強區域均衡、促進環境永續、因應氣候變遷。總計有超過8千8百億新台幣的經費,但是由於“前瞻基礎建設”的經費分配不均,無黨籍執政的臺北市、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新竹縣、南投縣等皆未分配到款項,引發地方縣市的反彈,目前又退回“立法院”重審,生效日期不知要等到何時。

  縱觀民進黨當前推出的經濟政策,若在缺乏朝野和諧的情況下,很難在“立法院”通過相關的法規與預算,若是再加上臺當局與地方縣市的爭議、臺當局與民間的歧見,民進黨當局推出的任何經濟政策要付諸實施,都有相當的困難度。

  總而言之,在民進黨執政後,臺灣經濟發展充滿挑展性與不確定性,雖然民進黨推出若干經濟政策因應,但實質效果並不理想,臺灣經濟能否良性發展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在朝野和諧,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務實面對、妥善處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