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南進”取代“西進”純屬天方夜譚

2016年08月05日 07: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透視集評論説,經濟政策往往只限因勢利導,相信人定勝天、當局最大,這是拿“全民公款”在開玩笑,拿各級産業在浪費時間。所謂“南進”,既然先天不良,要想短時間立竿見影,甚至取代“西進”,純屬天方夜譚。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回來執政之後,給予選民最深的印象,不外“扁規蔡隨”。所有的口號、方針,大概都可以在陳水扁時代尋到祖源;或者更概括的説,他們都是同一組神主牌底下,唱出來的調子或拜出來的神。尤其裏頭,多的是早已冤枉走過的死衚同,或是歷經驗證不靈的假神符,蔡英文當局至今還在狂演“河伯娶親”的戲碼,把本土産業拋進滾滾的政治黃河裏頭,既不明智,更不負責。

  其中,南進政策就是一個典範。眾所週知,“南進”一詞是衝著“西進”概念來的,每當此間政治風向轉變,要搞“戒急用忍”、要玩“行穩致遠”,“南進”便被當成農曆七月半“解倒懸”的法寶,祭出來作為當局聊勝於無的政治宣傳。只是政治解不了經濟的倒懸,這是歷史顛撲不破的鐵證如山,臺灣南進了20年,沒拿到多少好處,也算“這個世界沒有鬼”一樣的真理結論。

  簡單的算術,臺灣憑什麼南進?語言通嗎?習慣行嗎?當局使得上力嗎?資源合我們用嗎?光是人家日本,在東南亞經營,已經超過半世紀;韓國近年也和越南簽定FTA,打算急起直追。臺灣蹉跎了20年,如今又在喊南進,仍係為著擺脫産業“西進”壓力,所畫出來的大餅;南進何益?産業何辜?

  經濟政策往往只限因勢利導,在各項有利的條件底下,鼓勵投資、建立秩序;而不能暴虎憑河,相信人定勝天、當局最大,這是拿“全民公款”在開玩笑,拿各級産業在浪費時間。所謂“南進”,既然先天不良,要想短時間立竿見影,甚至取代“西進”,純屬天方夜譚。何況此間企業,前車之覆,殷鑒不遠,要他們上當,更不像20年前如此容易。登高亂呼而眾不應,蔡英文當局和七月半的鴨子,有什麼差別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