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呼籲:臺灣應把握大陸網際網路商機

2014年11月26日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省嘉興市烏鎮舉行。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臺灣應該把握大陸網際網路的無限商機。因科技的推波助瀾,網際網路已是未來最有前景的産業之一,能否在大趨勢中掌握網際網路商機,是臺灣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之一。

  社評摘編如下:

  大陸11月19日至21日舉辦首屆網際網路大會,阿里巴巴、百度等中國公司外,美國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等亦與會討論,臺灣也有業者獲邀參加,共同針對網際網路時代進行腦力激蕩。因科技的推波助瀾,網際網路已是未來最有前景的産業之一,能否在大趨勢中掌握網際網路商機,是臺灣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之一。

  科技日新月異,因特網互聯載具愈來愈精緻輕巧,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互聯愈來愈方便,從電子郵件、實時通訊及視訊、B2B、B2C的電子商務、智慧穿戴裝置、智慧城市等,網際網路不但連結全世界,也顛覆了全球生活模式及商業型態。

  大陸借重既有的全球科技支應其網際網路發展,不但跳脫有線電話時代,直接進入無線手機及因特網時代,更借著地大物博人多的經濟規模,成功運用世界製造工廠及消費市場優勢,建構資訊電子通訊産業優勢,並在大陸及華人社會中,進一步開創電子商務物聯網的寡佔地位,有機會在網際網路時代與先進國家發展並駕齊驅。

  以阿里巴巴集團崛起為例,網際網路改變了大陸的商業模式,國際貿易融入電子商務後,從商品的國際分工生産、運送、銷售管道及售後服務等都産生很大的變化,甚至透過網際網路,對於金融服務業、物流、影視産業等服務業態,産生革命性的創新局勢,諸如移動支付、移動社交、移動電商等興起,網際網路所引發的市場變化,值得期待又需要各界予以關注。

  網際網路的本質在於連結,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便利溝通,大陸雖然在物聯網的發展上已具産業規模,然而在物流及金流的效率上仍有改善的空間。以物流成本為例,中國大陸2013年的物流成本仍高達GDP的17%,相較日本及歐盟的6%仍有一大段差距,産品從生産端至消費端亦需要兩個月以上,較諸國外平均30天有很大改善空間。未來大陸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發展,持續改善交易成本及市場效率。

  此外,網際網路的發展亦可協助大陸提升科技水準。發展網際網路所衍生的科技需求,諸如無線網路、移動技術、人工智慧,智慧交通、能源、建築、城市等,將促使中國大陸與國際大廠進行合作,進一步透過中國大陸因特網發展的開發與創新,提升整體科技水準。

  大陸官方倘若把握網際網路發展,與企業一同合作,促進偏遠城鎮居民參與電子商務發展,包括布建農村無線網路、便捷且能深入農村鄉間的物流運輸系統等,透過營造有利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將有可能讓農民在網路上創業,進而提升農村現代化程度,縮小城鄉差距。

  面對大陸網際網路催生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的趨勢,臺灣亟欲爭取商機。除了既有因特網相關軟硬體設備之産業合作之外,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相通,在電子商務合作上原本就有很大利基,而臺灣亦早已借由物聯網B2B方式,取代部分原來從大陸進口及跑單幫的國際貿易商業型態,倘若大陸電子商務可以進一步開放給臺灣,將有助於臺灣産品透過因特網銷售至大陸,並給臺灣電子商務廠商服務大陸消費者的機會。

  有鋻於網際網路對於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臺灣具有資通訊技術的優勢,不但有發展建構智慧城市的潛能,亦有能力建構進一步輸出建構智慧城市的能力。兩岸若能透過城市交流合作及既有的兩岸産業合作平臺,進行大陸城市網際網路試點合作,一同建構大陸城鎮化發展並建構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能源、建築等需求,不但可以協助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臺灣廠商,跨國、跨區域聯合開發客源,結合國際大廠的科技及臺灣生産優勢,將可在建構智慧城市的同時,提升兩岸建構智慧城市的能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中表示,他在參觀義烏時,看到小企業主通過支付寶獲得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讓他倍受鼓舞,決心營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使中小企業能透過銀行業和貿易領域的創新,利用網際網路與大公司競爭。兩岸在網際網路時代有許多合作契機,不但可以透過合作共同提升科技水準,亦能實踐小康社會所需的生活品質。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