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內耗不止難獲投資者青睞

2014年07月23日 08: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島內業界因中韓加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而憂心忡忡。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投資者擔心臺灣原有的兩岸服貿優勢已被韓國後來居上,屆時外資撤離臺灣市場,臺灣經濟發展恐將面臨一場“大災難”。臺灣的經濟政策屢屢因在野黨和部分民眾的反對而拖延,但臺當局卻是一籌莫展。一個內耗不止的臺灣,如何獲得國際投資人的青睞?

  評論摘編如下: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第12輪談判日前在韓國大邱市舉行。對於中韓加緊FTA談判,島內業界憂心忡忡。最近率團訪問大陸的臺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兩岸服貿優勢已被韓國後來居上,韓國很可能在年底與大陸簽署FTA,屆時臺灣經濟發展將面臨一場“大災難”。他強調,已有外資準備撤離臺灣市場。賴正鎰的説法並非危言聳聽。這些年臺灣經濟復蘇緩慢,原因之一是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疲弱,而今年以來陸資赴臺投資額大幅縮水,若再爆發外資退資潮,對臺灣經濟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根據島內“投審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外資投資金額比去年同期大幅滑落5成,主要原因就是兩岸服貿協議已簽署一年,但在島內遲遲無法生效實施,並使兩岸貨貿協議商談進程受到延宕,嚴重影響臺灣産業的對外競爭力,也大大降低了外資對臺灣經濟發展的信心。當初不少外資是看好臺灣與大陸經貿合作密切,認為臺灣可享受到進入大陸市場的優惠門檻和優惠關稅,因而準備把臺灣作為進軍大陸市場的橋頭堡。去年日本電子商務龍頭“樂天”就規劃3年內在臺灣投資逾百億新台幣,希望借服貿協議的優惠條款,進軍中國大陸龐大的網購市場。目前大陸對外資開展網購業務有嚴格限制,但在兩岸服貿協議中卻給予臺灣“可在福建設立據點、持股比例可達55%”的高於世貿組織的特惠待遇。日本“樂天”正是看中臺灣這獨一無二的優勢才計劃在島內大展拳腳,但服貿卡關勢必打亂“樂天”在臺灣的佈局。此外,全球最大車廠日本“豐田”認為臺灣製造業將在兩岸貨貿協議中享受優惠關稅,有意擴大在臺灣的投資,總額達千億新台幣。但貨貿因服貿未過而存在諸多變數,使“豐田”對臺灣的投資計劃也變得審慎。據説,“豐田”指出,臺制汽車進口大陸關稅高達25%,如果無法通過貨貿談判而降低關稅,就缺乏競爭力,還説“豐田”在臺佈局絕對是“跟著貨貿走”。

  其實,服貿、貨貿擱淺不僅影響外資對臺灣的信心,臺資亦然。隨著中韓FTA逐年調低關稅,而臺灣産品進口大陸若要交付比韓國産品高的關稅,臺商當然會選擇到韓國投資設廠,要不就乾脆到大陸開展業務。如此一來,臺灣産業將再次爆發出走潮,進而造成失業問題及産業“斷鏈”危機。

  然而,最令外資憂慮的是臺灣的經濟政策屢屢因在野黨和部分民眾的反對而拖延,但臺當局卻是一籌莫展。一個內耗不止的臺灣,如何獲得國際投資人的青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