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經濟不景氣 臺企憂年關出現“離職潮”

2014年01月08日 08:0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臺灣輿論開始擔心年關可能出現“離職潮”。與臺灣經濟的“悶”“冷”不景氣形成對比的是,大陸就業市場廣闊且薪資優越。特別是島內電子科技業者近年來跳槽到大陸謀職的已經不在少數,農曆年後都有一波離職潮。有島內媒體分析指出,臺灣中高級主管學有專精,加上語言相通,適應大陸職場文化不是問題,因此成為大陸高科技企業的首選目標。還有分析稱,臺灣高科技人才紛紛前進大陸,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岸經貿交流的大趨勢。臺灣企業要留住人,提升自身吸引力才最重要。

  《中國時報》報道稱,包括華為、中興通訊等大陸手機大廠都對宏達電(HTC)全面展開中國籍獵才行動,其中事業群總經理的價碼已經喊到年薪150萬美元。相關人士透露,事業群總經理的年薪150萬美元還只是“裸薪”,若加上分紅、獎金,年薪有望直逼HTC執行長周永明上億元新台幣的身價。這樣的年薪對年資10年左右的人最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在臺灣企業中往上走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但是跳到大陸後,薪水馬上“三級跳”。

  中高層的“離職潮”也引發了業界的擔憂。島內也有聲音指責大陸企業不該高薪挖人。不過,有臺媒指出,人才流動並沒有誰強迫誰的問題,臺灣要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最現實的還是要從提振臺灣經濟、增加薪資入手。

  新年伊始,經濟議題仍是島內最大關注。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地區原副領導人蕭萬長1月3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參訪各個經濟體後的感受是,臺灣在經濟方面最“孤獨”,深深感到為了臺灣生存發展,為了下一代幸福、生存,臺灣應在全球大環境上有所作為,積極地、主動地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

  1月7日,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説,臺灣正處於經濟轉換的關鍵時刻,根據統計資料,去年9月起,歐、美的經濟略為好轉,亞洲各國的出口都呈現大幅增長,唯獨臺灣的出口九十月衰退,11月持平,12月表現亦不佳,其中,很明顯的是電子産品、光學器材與工具機的出口大幅減退。若再回頭看,過去10年臺灣的出口成長也都落後於亞洲其他國家頗多。深究其原因,看到的是臺灣産品的競爭力正在逐漸消退。過去以代工自豪的臺灣産業結構,缺乏創新能力,正面臨淘汰轉型的命運。産業的困境如何突破,成為2014年臺灣的主要經濟課題。

  為振興島內景氣,臺當局新年推出3波財經政策,包括:大規模推動土地活化與都市更新,擴大興建合宜住宅,紓緩青年居住問題;以桃園機場自由貿易示範區為中心,吸引相關産業産生群聚效應,估計臺當局投資5750億新台幣;推動金融創意計劃,利用市場充裕資金,扶植創意産業發展,提升經濟動能,預計3年後投資額可達3600億元新台幣。(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