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促進兩岸業界合作,共同打造兩岸品牌

2011年12月22日 08: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親赴江蘇省常熟、昆山和蘇州工業園區調研,專門了解當地臺企的經營情況。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近年來關於兩岸企業連手打造品牌的聲音不絕於耳,兩岸合作必定雙贏。期盼未來兩岸相關部門制訂相關措施,促進兩岸業界合作,共同打造兩岸品牌。

  評論摘編如下:

  繼去年春節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南下福建考察臺灣農民創業園,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親赴江蘇省常熟、昆山和蘇州工業園區調研,專門了解當地臺企的經營情況,可見國家領導人對臺灣同胞的關心和對臺資企業的重視。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量臺商涌入語言相通、地緣相近的大陸投資辦廠,目前在大陸的臺商及家屬人數已超過100萬人。在兩岸交流20多年的歷程中,臺商和臺企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成為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媒介,更是大陸經濟增長不可缺少的動力。臺商當年登陸的時候,都是帶著海外訂單前往投資,對大陸的出口增長有莫大的幫助。此外,臺商西進創業,為大陸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帶去了生産技術和管理經驗,為大陸同行提供了借鑒的榜樣。

  在大陸這塊充滿生機和商機的土地上,臺企也獲得了可觀的利潤。中小臺企逐漸轉變為大型企業,從勞力密集産業升級為技術密集型産業,投資地點也從東南沿海轉向長江三角洲,再深入西部地區。其中很多原來在臺灣是默默無名的企業,在大陸經過多年努力,而成為兩岸知名的企業,如食品企業康師傅、統一、旺旺及高科技企業富士康、華碩與仁寶等。多年來,頻見大陸臺企也衣錦還鄉,回臺上市。

  然而,近年受大陸工資上漲、原材料價格上升及國際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等因素的衝擊,臺企在大陸的營運遇上困難。大陸在構建融資平臺、開拓內需市場等方面出臺了多項優惠措施,以解臺商的燃眉之急。臺商除了關心當下的經營情況外,更著眼于未來的發展。最近昆山一位孫姓臺商就向溫家寶建言,由大陸中央層級方面整合兩岸的面板業,共同打造“華人世界的三星”,一起賺世界的錢。

  其實,近年來關於兩岸企業連手打造品牌的聲音不絕於耳,這讓臺灣業界的“死敵”韓國不寒而慄。2008年韓國企業生産的液晶螢幕面板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排第一,但2009年則屈居第二,主要是因為大陸8大電視機製造商一致將韓國産面板換成奇美等臺灣企業生産的産品。可見,臺灣有技術,大陸有市場,兩岸合作必定雙贏。然而,由於經營文化、理念、策略有別等原因,兩岸企業在合作過程中可能因種種分歧而告吹或陷入難産,若相關部門能居中牽線和協調,亦不失為一種解決之道。期盼未來兩岸相關部門制訂相關措施,促進兩岸業界合作,共同打造兩岸品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