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王名舟:“十二五規劃”引航 兩岸經濟共騰飛

2011年05月05日 10:04:00  來源:
字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制定並通過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引著大陸經濟的重大轉型方向,臺商來大陸設廠經商也面臨種種機遇與挑戰。旅美學者王名舟今日在香港中評社發表專論認為,在大陸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臺商不必擔心“被邊緣化”,臺資企業有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同時期望臺商配合《十二五規劃綱要》推動企業轉型,為兩岸關係發展,為中國經濟新飛躍作出更大貢獻。

  文章摘編如下:

  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上的回答給臺商們一顆定心丸

  臺灣無線衛星電視臺記者3月14日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提問,説有部分臺灣民眾擔心大陸的經濟轉型之後可能對於在大陸的臺資企業造成很嚴重的衝擊,出現經濟困難,要求溫家寶總理髮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溫家寶的回答意味深長,他説:“我想要消除這樣一個顧慮,就是我們在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只能為臺資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更有利的商機。我們將對臺資企業繼續實行國民待遇。臺資企業在內地的發展不僅不會被邊緣化,而且我預計會有更大的發展趨勢。”他還補充説,在ECFA實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大陸將本著循序漸進的方式進一步推進ECFA的後續談判。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可以感覺到大陸的誠意和對臺灣商界和人民利益的關心。因為“我們是同胞,骨肉之親,析而不殊”。

  溫總理給了在大陸的臺商們一顆定心丸。臺商不必擔心“被邊緣化”,臺資企業將繼續享受“國民待遇”,有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3月31日,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出面邀集臺資企業代表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企業轉型升級經驗交流會,蘇、閩、浙、滬、粵等地涉臺官員參與會議,就協助臺資企業提升管理、拓展內銷管道與建立品牌等議題進行討論並交流看法。此會議進一步顯示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當前部分臺商面臨企業轉型困難的關懷與幫助。

  十二五規劃指明經濟轉型方向

  在大陸實行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臺商和臺資企業對大陸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在2008年9月底,商務部就已進行過統計,證實30年來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7.68萬項,實際投資規模達472.2億美元,佔大陸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6%。統計數據表明臺資在境外投資來源國家和地區中僅次於香港、日本、美國居第四位。如果考慮到臺商經某些自由港和其他外國地區轉投祖國大陸的因素,臺資數量還要大得多。

  然而,經過30年高速發展後,大陸經濟也累積了許多難題急需解決,不解決好,大陸經濟發展的引擎則有可能熄火。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制定並通過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綱要》就是要解決好這些難題。這其中的關鍵有兩點,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二是提高人民收入擴大內需。據悉,“十二五”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擺脫以勞動力密集為特徵的製造業模式,發展以節能、環保為特徵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政府認為,只有實行這樣的經濟模式轉換,才能保證中國經濟可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才能真正提高。

  過去臺商來大陸設廠經商,許多就是利用大陸勞動力價格低廉搞勞動力密集性製造業和加工業。這些勞動力密集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顯然就是《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加以“轉型”的目標,即“以綠色發展為主題,提出環保收費等改革,要求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等措施要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一些臺商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些問題了,表示要積極配合《十二五規劃綱要》,對自己的企業進行改造轉型。例如,在福建漳州投資的臺商李榮福先生經營的企業就是典型的粗放型企業,為露露、王老吉、娃哈哈等食品集團提供金屬外包裝。面臨“十二五”規劃的新契機,李榮福作出了重大決定,準備摒棄傳統的生産模式,引進新設備,建立現代化企業園區,使企業朝著綠色産業的方向轉型。

  島內積極倡導呼籲臺商轉型升級

  有“臺商代言者”之稱的臺灣《旺報》不久前發表社評,也談到大陸臺商面臨“十二五”規劃轉型的問題,指出雖然“工資調漲幅度驚人,但缺工比工資調漲更令臺商困擾”。文章鼓勵臺商應該“想盡方法留人,具體方法包括提高員工福利,如舉辦員工康樂活動、供膳加菜、發開工獎金、給予優惠的加班費用及紅包等”以降低員工返鄉意願。《旺報》還建議,除了加薪、留人之外,臺商還可以努力提升自動化作業比重,減少對人工依賴;或配合政府“建設大西部”計劃,將工廠遷往內陸。社評還説,面對這些經營困境,我們期待臺商積極思考“經營模式如何從降低成本,進入價值提升,及在價值鏈上取得關鍵地位”。文章呼籲:“臺商已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張的時候了。”

  4月6日,《旺報》再一次發表社評文章,呼籲兩岸共同協助臺商轉型升級,以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落實。《旺報》希望兩岸應該進行“廣泛深入探討,從截長補短、互利共榮的角度,研擬可以連結兩岸産業聚落、形成多元分工的新産業發展模式,並因勢利導輔導大陸臺商轉型升級,為兩岸經濟及大陸臺商創造三贏。”

  臺灣島內的企業界也普遍認為,“十二五”開啟了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第二次經濟轉型”,將大幅惠及島內經濟發展,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注入新動力。臺灣地區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王志剛3月23日表示,在兩岸簽署ECFA以後,臺商應抓住大陸“十二五”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發揮自身優勢,與大陸企業共創雙贏。 

  顯然,絕大多數臺商或臺資企業領導人對自己企業的轉型升級是抱著極大的熱情積極推行的。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出於對大陸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二是對自己幾十年努力拼搏成果的不能輕言放棄。不論怎樣人們都可以預見,隨著《十二五規劃綱要》逐步落實,臺資企業在大陸進行轉型投資的熱情一定更加高漲,配合中央政策的辦法一定會更多,更成功。

  期望臺商配合十二五規劃推動企業轉型,為兩岸關係發展,為中國經濟新飛躍作出更大貢獻。(本文作者王名舟,中評社特約評論員,旅美學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