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問題不在“富人稅”

2010年09月14日 08:18:00  來源:
字號:    

  島內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臺當局“行政院”準備採取動作。“閣揆”吳敦義先前提到“富人稅”,近日“財政部”則明確考慮開徵“奢侈稅”。臺灣《聯合晚報》13日發表社論指出:富人稅能不能幫忙縮小貧富差距,這是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

  社論摘錄如下:

  “富人稅”、“奢侈稅”,到底是什麼東西?從字面看,臺當局有可能劃定一個標準,認定誰是“富人”,然後對這些富人課徵人頭稅嗎?當然不可能。所謂的富人稅,其實在目前累進稅率下的綜合所得稅,本來就有富人適用較高稅率的設計。但針對資本利得課稅,則始終遇到各種困難,例如“財政部長”向來不大敢碰證所稅問題。

  而所謂的“奢侈稅”,其實也是屬於既有的貨物稅範圍。對於高價汽車、私人飛機及遊艇,這些被認為是“奢侈品”的消費,如果提高其貨物稅,就可宣稱開徵奢侈稅。最近甚至出現了“豪宅稅”之説,但除了“豪宅”不易定義,不同都市區位的“豪宅”價格差距也很大,根本問題仍在於現行房屋稅和地價稅並非按實質交易價值課稅。

  當局大張旗鼓端出“富人稅”、“奢侈稅”,除了象徵性地表達對貧富差距問題“有在做”之外,實質效果不佳,也模糊了現有稅賦的問題所在。簡單地説,當局之前大幅降低遺産稅率,坐視房屋炒作和資本利得橫行,讓稅賦負擔主要落在薪資所得者的勞動所得上。如今考慮對於進口汽車、遊艇和私人飛機課徵所謂奢侈稅,一來一往之間的輕重不成比例,所謂“奢侈稅”對富人的“拔毛”效應根本微不足道。

  要拉近貧富差距,如果從稅賦手段下手,正本清源,首先必須落實針對資本利得課稅;另方面,則減輕勞動所得者的稅賦,這是整體所得稅制的問題。賦改會提出“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雖然還有疑義,但方向上正確。然而核心關鍵仍在於,目前勞動者面臨長期失業問題,加上“派遣制”的剝削,勞工連基本生活條件都難以滿足,這是臺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根本問題。相形之下,當局大聲宣佈將對那些遊艇、進口汽車和私人飛機課以奢侈稅,只是枝節問題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