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ECFA,日本的期待與焦慮

2010年08月26日 08: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5日刊出評論《ECFA 日本的期待與焦慮》。文章説,兩岸順利簽訂ECFA,日本社會對其透露著期待與焦慮。一方面,日本認為ECFA對“美日安保體制”與東亞安保架構帶來變化,改變東亞的戰略平衡。另一方面,日本已是依賴以中國市場為核心之亞洲經濟生存的國家,在ECFA的影響下東亞經濟勢必進行整合,日本期待以中國市場為核心,做中國的諍友,引導中國成為建設性的大國。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夏天,兩岸順利簽訂ECFA,為兩岸分裂六十年來的關係展開新局,亦為東亞國家進行中的經濟統合與區域安全保障情勢投下新的變數。日本對兩岸簽訂ECFA存在著期待與焦慮,其間透露著日本社會所存在的保守派與自由派的分歧。然而,基本上,日本視兩岸簽訂ECFA為引爆東亞經濟整合的“引信”,而此更將對冷戰後仍不動如山的“美日安保體制”與東亞安保架構帶來變化。

  日本媒體認為,ECFA若産生大陸預期的政治效果,將改變臺灣戰略地位,造成日本週邊安全環境重大變化,日本須關注兩岸政治一體化的動向。立場保守的《産經新聞》更直指臺灣可能成為美日對大陸包圍網中的“脆弱環節”。

  然而,ECFA是否導致改變東亞的戰略平衡?不應簡單化思考此問題。鳩山由紀夫首相的“友愛外交”或許早被菅內閣束之高閣,而日本媒體至今亦仍以冷戰時期的思維將臺灣視為“美日同盟”的戰略棋子。

  兩岸ECFA中,可見大陸對臺政策改弦更張,探索借經濟統合推進社會統合的“迂迴路線”,其間兩岸關係並非呈現簡單的線性發展,兩岸的走向將是一道內含兩岸與美國的“三角習題”。在兩岸關係中,臺灣的王牌是“民意”,經濟統合推進社會統合的過程中,將使“統獨”漸失現實意義,屆時“臺灣問題”在“東亞共同體”的成形中自然解決。

  面對大陸,日本的外交選項不多,尋求韓國支援與堅持以“美日同盟”為基軸的外交戰略應為不二途徑,然此非意味日本將拉攏美韓對抗大陸,重回冷戰思維。日本民主黨重要策士寺島實郎指出,日本已是依賴以大陸市場為核心之亞洲經濟生存的國家。在經濟淩駕政治的全球化浪潮下,對大陸採睦鄰政策乃為上策,日本無力阻止大陸躍升為亞洲的強國再登世界舞臺,但與其無謂的擔心,不如做為大陸的諍友,引導大陸成為建設性的大國。(何思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