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南臺灣的氛圍為何成為大陸人的疑懼

2010年04月09日 09:31:00  來源:
字號:    

  上海市長韓正來臺灣訪問,大幅搶佔媒體版面,掀起了一陣旋風。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9日社論認為:臺北與上海,的確是兩岸最進步的兩大城市,尤其今年先舉辦世博與花博,彼此各自在世界舞臺上展現迷心風采,更令人期待,兩市的合作,能夠共領兩岸城市發展風騷數十年。社評摘錄如下:

  臺灣媒體在韓市長來之前就已報道,此次行程將具庶民特色,以了解臺北市民的真實生活。韓市長這幾天的行程,包括訪問女中、幼稚園、捷運、夜市、誠品書店、垃圾焚化廠等等,並沒有觸及敏感的政治話題,由此可見,此行確是經過精心策劃,而且也反映了大陸對臺灣政治生態的相當理解。不過,韓市長此行只到臺北與臺中,並沒有到南臺灣,對於此一安排,“港都會”表示遺憾,並呼籲大陸不要重北輕南。

  “港都會”遺憾,我們相信韓正也遺憾,但南臺灣民進黨執政縣市的首長遺憾嗎?南臺灣的“臺獨”支援者遺憾嗎?這恐怕是“港都會”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本來,大陸人來臺灣,不論商務與旅遊,沒有南北之分,因為南北各有特色,都有非常美麗的景點。從另一方面來看,民進黨南部縣市首長到大陸去訪問,大陸也表示歡迎的態度,高雄市長陳菊2008年訪問北京、上海即是一例。

  但是從去年初開始,情形發生了變化。張銘清在臺南被民進黨人士包圍並推倒,還有陳菊等安排達賴來訪與炒作熱比婭事件,這些事件透過媒體的擴大渲染,已經蘊釀出來一種不歡迎大陸人士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之下,大陸來臺旅遊人士怎能不心存疑懼,又怎麼會樂意到南臺灣呢?

  據媒體報道,“港都會”是南臺灣重量級的社團,限上市公司企業主才能成為會員,40位會員總市值高達新台幣3千億元。港都會會長方敏宗自己也承認,他在大陸和企業界交流時,一談到高雄,大陸企業界總認為南臺灣對大陸有不好的氛圍。不過,“港都會”似乎只看到南北差異的現象,沒有深入看到其原因;或者,他們也了解真正的原因,但沒有勇氣向民進黨及其支援者表示他們的看法。

  我們感到好奇的是,當張銘清被推倒時,“港都會”有沒有表示遺憾?當陳菊等南部縣市首長炒作達賴來臺及熱比婭事件時,“港都會”有沒有表示遺憾?有關ECFA的議題,方會長説在強調國際化、地球村的今天,臺灣不能再封閉自己,可惜當局沒有把簽ECFA的好處與優點充分向民眾説明,“本來是好事,被弄得不倫不類”。問題是,“港都會”何曾站在本土企業的立場表達對ECFA的支援。

  媒體報道,“港都會”將組團到上海,和上海上市企業傢俱樂部聯誼,並打算進一步邀請大陸企業家參訪南臺灣。我們也相信,誠如方會長所言,南臺灣民風其實很純樸,也歡迎大陸企業來投資,我們也支援港都會主動出擊,先與上海上市公司建立良好關係,再邀請對方看看南臺灣的投資環境。不過,這是事倍功半,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南臺灣民進黨政治人物所營造的氛圍。“港都會”從大陸人或執政當局下手,完全搞錯了方向。我們也希望他們能拿以更大的道德勇氣,大聲向民進黨縣市首長及支援者,表明他們反對政治的操作以及非理性的活動。

  臺灣南北沒有問題,是政治人物有問題,但又是誰縱容了政治人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