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讓利”已成大陸對ECFA的主旋律

2010年03月08日 09:40:00  來源:
字號:    

  對臺有利、對臺讓利,成了最近大陸方面有關兩岸商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主旋律,廣獲臺灣媒體報道,臺灣股市也因而獲得新的鼓舞性因素。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從歲末年初以來,兩岸領導人針對ECFA的談話,客觀上確實形成善意互動。先是馬英九于牛年結束的前一週,親自公開説明ECFA對臺灣經濟發展與擺脫邊緣化的重要性,併為了安定臺灣民心,強調臺灣不會擴大開放大陸農産品。此舉是基於追求今年上半年完成簽署而下達的動員令。

  數天后,也就是牛年小年夜,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至福建漳州視察時説,在兩岸商簽經濟協議過程中,大陸“會充分考慮臺灣民眾,特別是臺灣農民兄弟的利益”。這無疑直接響應了馬英九的主張,形成兩岸最高領導人一次很有意義的空中對話。

  2月22日,即春節過後的臺灣開工第一天,馬英九在會見大陸臺商時進一步闡釋必須簽署ECFA,並説“做不到就不配做總統”來展現其決心,獲得與會大陸臺商的高度激賞。

  面對此一形勢,在野陣營至感緊張慌亂。《自由時報》社論竟指馬與胡“隔海唱和”、不配當“總統”。難道兩岸領導人要互相咒罵才合乎臺灣領導人的條件嗎?一年零十個月來大幅改善的兩岸關係,若非兩岸當局與國共兩黨都力謀臺海和平,是不可能有此成效的,豈有指責馬胡互表善意的道理,反映了“臺獨”勢力對於兩岸加速走向共存共榮的驚恐。

  2月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跟進表示,關於ECFA,“大陸將充分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利益。在這些方面,大陸可以讓利。”這既呼應了胡錦濤,也再度回應了馬英九。更可以説,胡、溫相繼向臺灣社會作出了保證,以化解臺灣部分人士對於ECFA的疑慮甚至歪曲,完全是值得歡迎的。

  但《自由時報》仍然再次攻擊“讓利”是陰謀、是套頭索。難道大陸要堅持對臺索取利益、對臺寸步不讓,才不是陰謀嗎?如果不能彰顯兩岸的良性迴圈,反而意圖製造敵對氣氛,臺灣人民是無法安居樂業的。文章最後説,我們相信近來兩岸領導人的善意互動,合乎臺灣主流民意的期待,並能促成ECFA順暢推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