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期待“自由貿易元年”讓臺灣品嘗甜美

2010年01月15日 10:59:00  來源:
字號:    

  臺灣《經濟日報》15日發表社論,解析剛剛拉開序幕的“臺灣自由貿易元年”,文章摘錄如下:

  今年可稱為“臺灣自由貿易元年”。一方面,萬眾矚目的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預定5月第五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時簽署,儘管在野黨仍大力杯葛,但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在此之前,MOU(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將於明日正式生效,第一批大陸的QDII(境內合格投資機構)即將於18日挾鉅資投入臺灣股市,初期投入金額可能不高,在100億元之內,但已創造極大的想像空間,為股市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雷聲甚大的ECFA,卻可能雨點極小;因為它只是兩岸開始正式展開某種形式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誓師大會,除了雙方約定的500項早期收穫清單中的商品可望在明年初互免關稅之外,其餘一無所有,要待某種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完成,早則三五年,慢則十年,才能真如東盟加一或北美自由貿易區一般,絕大多數商品都可以免除關稅、自由進出。在此之前,一切都只是畫餅而已。

  不過,儘管兩岸互免關稅要待數年之後,東盟加一的自由貿易區則已于年初正式開張,東盟十國加上中國大陸,構成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盟的第三大經濟區塊;而仰賴出口為命脈的臺灣,卻有65%出口市場寄託其上。因而臺灣三分之二的出口到這個區塊之中,都要面對這11個國家或地區相互免除9%關稅的競爭壓力;在今天這個微利時代,出口競爭力每下愈況的臺灣廠商,要如何打贏這一場不公平競爭?何況年底臺灣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也同時與東盟及歐盟簽署自貿協定,可以仗著9%乃至更高關稅的保護,殺得臺灣招架不住。從這個角度看,自由貿易正從負面扼殺臺灣的出路;這是自由貿易元年的另外一重意義。

  十餘年來,臺灣在李、扁兩前領導人祭出“鎖國”這個最強力的保護壁壘之下,與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場隔絕,坐令臥榻之側的病貓茁長壯大;等大門終於洞開,赫然發現病貓已養成猛虎,臺灣反倒壯志消磨、內外交逼。臺灣已無退路,只有拼命向前。可以確定,十年之內,兩岸經貿必將全面開放;而且為防臺灣完全被鎖在大陸懷抱之中,更要向全球開放,這是無法擺脫的命運。既然如此,就該及早面對,先行選擇適當區位,設置全面自由開放的試點;如一年來臺灣鼓吹的,將最自由開放的新加坡搬到淡水河口的臺北港。

  將臺北港周邊的八里乃至林口劃為一個足與新加坡媲美的自由貿易特區,在客觀條件上毫無困難。新辟的深水良港,正處於淡水河口,從海上望去,朦朧之中,宛如見到上海灘;周邊陳舊及荒廢的區塊,稍加規劃,醜小鴨即可變成天鵝;臺灣的租稅負擔約佔GDP的13%,遠低於新加坡17%上下的稅率;而特區管理能力,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要追上新加坡亦非難事;至於基本建設與現代化建築,只要當局登高一呼,島內外投資者會爭先恐後出資興建,依韓國仁川自由港最近開發的經驗,當局幾乎不必耗用任何公幣。臺灣與新加坡僅余的差異,在於外勞的運用,只要完全比照,不強與基本工資掛鉤,也是叱吒可行。

  當臺北港乃至臺中港與高雄港都能劃設為距離大陸比新加坡近千公里以上的自由貿易特區,所引來的投資可將經濟成長率立即大幅推升;更重要的,當近悅遠來,臺灣民眾初嘗自由貿易的甜美滋味,顧慮盡消,必將大步迎向全面自由開放。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